刘森:忠诚铸就“火焰蓝”

刘森带领队员们开展日常训练

  今年37岁的刘森,是日照市东港区海曲路消防救援站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从20岁入伍开始算起,刘森已经从事消防工作17年。在比武场上,他有着不服输的“拗性子”;在救援现场,他是冲锋陷阵的“排头兵”;在危难时刻,他逆行而上,是群众心中的“守护神”……

  在一次次水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刘森用生命践行着入伍之初的誓言,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

  小个子有“拗性子”

  清晨,早操归来。

  简单洗漱后,刘森开始整理内务,他像往常一样熟练地叠、捋、捏、整,很快,一床棱角分明的“标兵被”就成型了。即使退伍多年,刘森在军旅中练就的技能丝毫未见生疏。

  2008年,20岁的刘森从老家河南开封参军入伍来到日照,成为一名消防兵。

  刚入伍时,身高不到170厘米、体重刚过百斤的刘森,在人才济济的特勤中队,各项体能摸底测试成绩均是垫底。

  “怎么办?”他不止一次地问自己。

  答案只有一个:“练,拼命地练!”

  每晚休息前,刘森都会雷打不动地完成自己定下的硬标准: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和200个负重深蹲。经过3个多月的“魔鬼”训练,他的成绩在支队中脱颖而出,从一名“新兵小子”逆袭成了“尖子兵”。

  2011年,第一届全国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比武竞赛举行,刘森积极参与备战。然而,在高手云集的全国赛场上,最初他只是一名替补。

  “说是替补,其实我的主要任务是帮主力队员准备器材、整理场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自己偷偷加练。哪怕是替补队员,我也要干出个样来。”刘森回忆起当时的决心。

  其他队员休息的时候,刘森在训练场挥汗如雨,别人练一两遍,他练四五遍。

  有一次,刘森扛着120斤重的假人进行100米折返训练,他来回扛了十趟,正好被教练看到了。教练被刘森的“拗性子”和能吃苦的劲头打动,他对刘森说:“以后你跟着大家一起训练。”慢慢地,刘森的训练成绩逐渐提高,成为一名正式队员。

  成为正式队员后,刘森并未松懈,而是一次次不断挑战自我,追求突破。在11个月的集训期里,他穿破了36双靴子、磨破了60多副手套,身上的衣服被汗渍浸透,几乎从未干过。他手上的茧子厚得像一层老树皮,甚至需要用刀去削。

  “只有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实现一秒、再一秒的进步。”刘森说。

  最终,他一举夺得“消防铁人”项目全国第四名,成为当年比武赛场上的一匹“黑马”。

  “除了拼搏,我别无选择!我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战,站在赛场上那一刻,我代表着山东、代表着日照,也肩负着一名党员的使命与荣耀。”刘森说。

  应急救援“急先锋”

  平日里的刘森,是队员们眼中体贴细致的“刘大哥”,工作中的他,是冲锋在前的勇士。他总是第一个冲向危险,最后一个撤离现场。

  “无论在火场还是水域,都要求我们具备极高的专业知识和灭火救援本领,这不仅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对自身负责。”刘森说,“增强一点本领,就能在危机四伏的救援现场多一分生机。”

  一次,某公司蒸煮塔脚手架发生坍塌,3名工人被困,亟待救援。面对30多米的高塔,内部情况不明,怎么办?

  “我先上!”刘森喊道。

  此时,塔内一片漆黑,工人们被困在救援环境最复杂的区域,倒塌的脚手架横七竖八,背后的安全绳是他们生命的唯一保障。若发生二次坍塌,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刘森带着强光照明灯,但进去之后,只能照亮前方很小的范围,周围还是一片黑暗。刘森只能通过呼喊的方式搜寻被困人员位置,所幸,经过20分钟的搜寻,终于发现被困人员。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进去的孔洞太狭小,被困工人无法通过。最后,刘森决定从30多米高的蒸煮塔顶端进行救援。登上蒸煮塔顶端,刘森一小步一小步向下移动,将围困工人的脚手架一点一点挪开,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3名工人被成功救出。

  “看到工人被安全救出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值得。”刘森说。

刘森在救援现场

  一次次冲向火场,一次次逆行而上,他将党员的忠诚与信仰深深融入血脉,让党徽在攻坚一线闪耀光芒。

  2018年10月,公安消防部队正式退出现役。传承“橄榄绿”,拥抱“火焰蓝”,刘森选择继续留在日照,开启了消防救援的新征途。

  血肉铸就“护民盾”

  转眼间,刘森37岁了。“我这个年纪,早已算是消防队伍中的老兵了。”刘森笑道。

  面对一群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刘森一次次用行动证明:“老兵”不老,拼搏和奉献从来与年龄无关。

  2020年夏季,日照市普降暴雨,城区多处出现内涝,陷入一片汪洋,最深处积水有一米多深。

  刘森带领队友们迅速响应,争分夺秒,携带安全绳、救生衣等装备,驾驶着橡皮艇赶往现场开展抢险工作。在冰冷的雨水里,他们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刘森带领队员们分批次转移被困人员,先采取背负方式把人救出来,再返回积水区将被困车辆一辆辆推出险境。在暴雨中,刘森带领的一个个橙色身影迎风而立、迎水而击,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橙色“大坝”。

  “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命!”

  “多亏你们及时赶来,要不然我和孩子就危险了,太感谢了!” 一声声的感激是刘森听过最多的话。

  “几个小时的冷水泡下来,大家的身体都被冻得失去知觉,回来后用厚毛毯裹着,半天都缓不过来。但是群众安然无恙,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所有苦累在群众安危面前,不值一提。”刘森说。

  多年来,刘森获得的荣誉连自己都数不清。“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省十大消防尖兵”“齐鲁最美消防员”…… 荣誉室里的一座座奖杯、一面面锦旗,见证着他一路走来的初心与足迹。

  十七年风雨,刘森的双脚沾满泥土,双手布满老茧,额角刻下火场烟痕。从青涩新兵到消防尖兵,他始终践行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誓言。未来,他将继续以“逆行者”的姿态,在火线上践行“火焰蓝”的忠诚本色。(陈潇)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