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红艳:从检路上的追光者

  新的一天,谷红艳像往常一样步履匆匆。她疾步走向潍坊市人民检察院的办公大楼,柔和的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射出她坚毅又沉稳的神情。从检23年来,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从基层办案员起步,逐步成长为潍坊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三检察部主任、一级检察官,1600余件公正审结的案件,是她追光的脚印。她守望公平正义的初心,在时光的长河里始终明亮如星。

  心里没底,只当放手一搏

  2018年,山东省首例“套路贷”涉黑案浮出水面,案件复杂棘手,该案犯罪集团在当地以虚假诉讼、暴力威胁等方式非法敛财近10亿元,与之关联的各类企业共50余家,大都处于停产、停工、破产状态,许多人流离失所并欠下巨额债务。

  这起案件是谷红艳职业生涯中碰到的一块“硬骨头”,既无司法解释可依,也无可参考判例,办案难度空前。主要犯罪嫌疑人中甚至有曾为律师的人员,试图利用法律知识掩盖犯罪行为,给案件定性带来极大挑战。接到办理此案的任务时,谷红艳感到压力很大。

  “说实话,当时我心里也没有底,生怕自己办不好。但转念一想,难办的案子总要有人去办,与其顾虑太多,倒不如放手一搏。”谷红艳给自己打气。

  袖子一撸,谷红艳带着组里5个同事扎进了案卷堆里。240多本卷宗在铁皮柜上摞得足足有半人高,灰扑扑的封皮磨出了毛边,近500张讯问光盘用牛皮纸袋装着,摞起来有两尺厚。

  那6个月里,谷红艳办公室里的灯基本没有在半夜12点前熄过,打印文件的“咔嚓”声和她敲击键盘的“噼里啪啦”声混合成了背景音。盒饭凉了又热,几个人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重点,荧光笔把关键处涂得黄一块绿一块。

  为精准理解法律适用,谷红艳带领团队反复研读法条、分析案例。深夜的会议室里时常传来他们的讨论声。最终,团队形成了一份135万字的审查报告,打印审查报告的那天,用光了两个墨盒,满屋子飘着油墨味。

  团队成员王新宇顶着黑眼圈说:“谷姐虽然是一个女同志,但干起活来比我们这些老爷们还瓷实。每天大伙儿把证据材料归拢完,她总会像台扫描仪似的把材料再过一遍,就是为了确保第二天工作顺利开展。”

  “言简意赅,指控有力!”旁听席上的法律同行对起诉书作出如此评价。他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份36页的起诉书,谷红艳带着团队先后修改了15稿,光是核对证据的材料摞起来就有半人高。那份起诉书在庭审中经受住了18名被告人和27名辩护人的轮番质证和激烈对抗,最终获得了法院判决认可。

  “走出法庭时,虽然累得不行,但心里特别高兴,感觉就像打赢了一场硬仗。”在总结那起案件时,谷红艳说道。

  不久后,“两高两部”正式出台了《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再一次印证了谷红艳团队当初对案件定性的理解和认定是准确的。此案也因办案效果突出,成功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为此后同类案件的办理提供了样板。

  哪怕是蛛丝马迹,也一定要把它找出来

  “她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同事对谷红艳的评价。

  多年前的一起绑架案让谷红艳和同事们至今记忆犹新。两名凶手为了勒索钱财,绑架了一名年仅13岁的男孩。为了防止孩子出声呼救,两人居然用胶带缠封孩子口鼻,最终致孩子窒息死亡。事发当年,一名嫌疑人落网,另一人潜逃。10年后,潜逃人员终于落网, 案件依法移送至检察官手中。

  谷红艳接手该案的第2天,孩子的父母就来到了她的办公室。“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的场景,那位母亲把孩子的照片紧紧地贴在胸口哽咽着说不出话,孩子的父亲沙哑着嗓子说,他们40多岁才有的这个孩子,没想到说没就没了……面对这两位老人,我特别心痛,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谷红艳说。

  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嫌疑人始终不承认罪行。除了同伙的口供外,再没有其他确凿证据能把嫌疑人和犯罪现场联系起来,案件一时没了进展。在其他人都打算放弃之时,谷红艳斩钉截铁地说:“哪怕是蛛丝马迹,我也一定要把它找出来!”

  审查证据时,谷红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把审查的重点放到案卷里的现场勘查照片上,一遍遍地翻看,不断排查分析。她拿着放大镜对着已经泛黄的十几张照片反复端详,突然,她发现在缠封孩子口鼻的胶带上有疑似指纹的痕迹,当即提出了对这个痕迹进行鉴定的意见。

  “那段透明胶带被遗弃在枯黄的草地上,在照片中也就是短短一截,最宽的地方只有大半个手指头那么宽,我就用放大镜对着胶带看,一节一节地看,终于发现胶带上有一处模糊的痕迹,感觉像是指纹。当时我就想,这可能就是案子的突破口!”谷红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

  经鉴定,该指纹确为嫌疑人右手拇指所留,成为锁定其作案的关键证据。在铁证面前,嫌疑人最终认罪服法。

  彻底结案后,得知结果的老两口专程来到谷红艳办公室,泣不成声地说:“谢谢您,谷检察官!孩子瞑目了,我们也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对我们办案人来说,这只是众多案件中的一起,但对当事人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人生。”谷红艳始终把每一个案子都当作“第一起”来办,用真心和坚持守护着公平正义。

  小案不小,但求问心无愧

  谷红艳平日里总说:“公平正义不仅体现在大案要案中,更蕴含于普通的小案细节里。”

  2022年至2023年间,有人在微信群聊中通过发送虚假信息诱导他人转账,致使受害人被骗近30万元。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嫌疑人刘某拒不认罪,且因频繁更换头像、昵称,身份难以锁定,证据链存在明显断裂,案件进展一度陷入困境。

  面对僵局,谷红艳考虑到,刘某很有可能使用不同微信号在多个微信群实施诈骗,建议公安机关从调查刘某使用的网络IP地址入手。通过追踪其网络痕迹,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案件得以顺利告破。

  这样的案件一件接着一件。下班后,谷红艳总是习惯留在办公室学习最新的法律规定,案头的工具书上总会添几处新的批注,这是她检察生涯的日常写照。

  谈起家庭,谷红艳说:“说不亏欠那是假话。”高强度的工作下,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处理专案时经常会到半夜,但孩子的懂事令她倍感欣慰。有一次孩子观看完谷红艳出庭直播后给她写了一封信——“妈妈,您在法庭上的样子特别酷,为您感到骄傲!”这份来自亲人的认可,让谷红艳更加义无反顾地投入工作中,一路披荆斩棘。

  法治长河奔流不息,司法公正是不可撼动的基石。在谷红艳身上,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韧劲、闯劲,她用无数日夜的奉献诠释着检察人的担当与忠诚。“全国模范检察官”的荣誉是勋章更是动力,即便岁月在鬓角留下痕迹,她依然追随着正义之光,在守护公平的征途上踏出铿锵有力的步伐。(张敏)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