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报告中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正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精辟概括和系统阐释。

  “六个坚持”具有完整、严密的内在逻辑,是辩证统一、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科学行动指南。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民为邦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风貌和显著标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和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精神,解决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面向未来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目的和归宿,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正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征程上,我们坚持自信自立,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守正创新,就是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又要在创新上持续发力,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新事,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的认识工具和工作方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原理和传统文化中的万物相生相克的朴素系统思维,解决如何认识、处理矛盾的问题。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基于对这些重大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坚持系统观念,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征程上,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必须更加自觉地增强问题意识,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推动工作,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坚持胸怀天下,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担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观点和传统文化中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解决如何看待世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百年奋斗史的历史经验之一,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要求之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全人类解放的远大理想与使命担当。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始终坚持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以实际行动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个坚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实践探索、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是我们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我们要自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准确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山东省政府研究室 赵昌军 宋冰 卫鸿翎)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