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今天,我们为什么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韩延明

  沂蒙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共中央领导下由以沂蒙为中心区域的山东根据地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一种革命文化形态和中华民族精神。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沂蒙精神的孕育和生长,从一开始就注入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因,具有共产党人的先进理念和红色血脉,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修养、坚实的奉献精神和坚韧的责任担当。沂蒙精神诞生之初,就从抓作风入手严明纪律规矩。比如,罗荣桓在鲁南地区开辟根据地时提出了“三个过得硬”:作风过得硬、打仗过得硬、组织过得硬;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颁布的《山东省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规定“贪污财物在500元以上者,处死刑或5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党的严明纪律约束形成清正廉洁之风,也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守政治高线、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廉洁标线提供了有益借鉴。沂蒙精神集中代表了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充分展现了人民群众爱党爱军的家国情怀和精神风貌。战争年代,人民军队吃的是乡亲们筹的粮,住的是老百姓让的房,穿的是红嫂们缝的衣,受伤躺的是老乡抬的担架,遇到危险靠的是群众的掩护。这种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融洽的党群干群军民关系,既是沂蒙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所以,我们要解码沂蒙精神,因为在伟大的沂蒙精神中,不仅蕴藏着共产党人“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而且矗立着共产党人“到哪里去”的精神路标。

  沂蒙精神对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红色基因贯穿着红色历史、奔涌着红色血脉、承载着红色文化、凝聚着红色精神,蕴涵在红色故事里,镌刻于光荣传统中。红色基因要传承,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和浸润。沂蒙精神作为一种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时代价值,是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在不同时期的历史贡献和精神风貌。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全国抗日楷模村渊子崖、拥军支前模范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陈毅担架队等先进典型;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厉家寨、王家坊前、杨柳雪等一大批整山治水、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 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时代,涌现出干部楷模孔繁森、王伯祥、刘嘉坤,时代楷模朱彦夫、赵志全、王传喜等先模人物。沂蒙精神作为一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文化形态,常讲常新、资政育人。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沂蒙故事,激发沂蒙精神的时代活力,以沂蒙精神养心志、育情操,并推动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沂蒙精神对培育时代新人具有赋能助力作用

  沂蒙精神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融在血脉中的信念、打在精神上的烙印,是引领时代新人健康成长的一面精神旗帜。沂蒙精神引领着培育时代新人的根本方向,饱含着培育时代新人的丰富内容,指引着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充盈着培育时代新人的内生动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融通。

  在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中培育时代新人,既要留住历史记忆又要用活红色资源。要使青年通过聚焦教育主题、复原红色片段,布景模拟或营造一些穿越时空的历史情境进行红色文化深度体验,打造红色教育的沉浸式信仰共情、共识空间,让青年从“听众”成为“讲述者”“穿越者”“践行者”,切身感悟沂蒙精神魅力。要积极开展打卡红色教育场地、诵读红色文学经典、观看红色影视舞剧、设计红色研学线路等活动,打造红色文化IP,强化时代新人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劳动锻炼和专业训练,增强时代新人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沂蒙精神对缅怀先烈崇尚英雄具有导向引领作用

  沂蒙精神中蕴涵的英雄气概、英雄事迹、英雄精神和英雄文化,是民族传承与发展的精神坐标。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标识,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们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铭记英雄,唱响新时代的英雄礼赞,传承英雄精神、弘扬英雄文化、开展英雄教育。要在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中缅怀先烈、感怀党恩,坚决抨击那种为了博眼球、骗流量,以所谓的“还原历史”为噱头,肆意戏说、诋毁英雄和玷污、消解英雄文化的恶劣现象。

  推动沂蒙精神代代相传,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我们要找准沂蒙精神与岗位工作职能的结合点,推动沂蒙精神不断向心里走、往实里走,并转化为赋能“走在前、挑大梁”的内生动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原一级巡视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