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更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中共潍坊市委书记 刘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部署、系统推进农村改革,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潍坊是农业大市,曾在全国首创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经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讲到农村改革发展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2019年,省委、省政府要求潍坊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赋予“三个模式”新的时代内涵,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近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部署,聚焦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大力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积极探索实践融合化发展路径,勇做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探路者,更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聚焦提升农业竞争力,加快推动产业全链条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当前,随着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和城乡关系调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大趋势,这既挖掘了农业多种功能、彰显了乡村多元价值,又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了增值增效空间。我们创新拓展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的方法路径,融通产加销、融汇农文旅、融入全要素,推动农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十四五”以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0.9%,2024年达到1358.7亿元、占全省的1/10 强,居全省第一。

  突出稳产保供。我们始终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等机制,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27万亩,粮食总产量突破90亿斤、连续四年“三增长”,蔬菜迈上1400万吨台阶、产销量全国第一,肉蛋奶迈上200万吨台阶、全省第一。

  突出龙头带动。以链主、骨干企业为牵引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各类主体融合共生,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29家、112家,数量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最多,135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2930亿元、年均增长11.1%。

  突出载体支撑。以特色集群、农业园区、产业强镇集聚资源要素,加速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蔬菜、畜禽、花卉、农机、玉米5个产业突破千亿级,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2家、农业产业强镇73家。

  突出业态拓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直播电商、创意农业等,盆栽花规模全国最大,农村电商零售额突破270亿元,30个镇村入选省以上乡村旅游重点镇村。

全国文明村——临朐县五井镇花园河村

  突出标准引领。依托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系统构建蔬菜、畜禽等全过程标准体系,牵头制订我国第一项畜牧业国际标准,7项全产业链蔬菜标准填补国内空白,潍坊蔬菜标准输出到全国。

  突出开放赋能。发挥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链接海外市场、引聚全球资源作用,着力抓好农产品通关便利化改革,创设北方唯一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通关便利区,建成全国首个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实现中日民间农食产品检验检测结果互认,潍坊农品远销148个国家和地区,蔬菜、禽肉出口分别占全国1/8、1/6。

聚焦提升创新驱动力,加快推动科技全环节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我们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创新拓展科创要素融合的重点关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育繁推贯通发展、数智技持续赋能,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突破“种业芯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依托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平台,聚力攻关蔬菜、畜禽、水产、粮食等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建成全国最大的对虾种质资源库、山东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库,在全球首次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六倍体小麦完整基因组图谱,取得农作物新品种权499个,蔬菜种子由70%依赖进口变为70%自主研发。

  锻强智慧农机。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等60余家高校院所深度合作,突破30余项重大技术,340马力智能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智能农机装备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点燃数字引擎。打造150个数字应用场景,培育智慧农场、智慧牧场247家,智能设施农业占比达80%,创建全国首个“区块链+蔬菜”创新应用基地,获评全国首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

聚焦提升乡村吸引力,加快推动城乡全领域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当前,城乡最直观的差距体现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必须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布局,加快完善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让农村成为幸福宜居的美丽家园。我们创新拓展城乡融合的内涵和外延,健全完善“三项机制”,持续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机制。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效,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7万公里,规模化供水率达96%,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超过95%,乡村基本生活要件加快与城镇同标同步。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深化城乡教育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乡村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5.9%,县域内医疗就诊率达94.1%,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两公里·半小时”服务圈实现全覆盖。

  完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机制。全域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154个乡村振兴片区、2384个和美乡村、33万户美丽庭院串珠成链、连线成面,“潍美乡村”成为农村人更自豪、城里人更向往的“诗和远方”。

聚焦提升基层善治力,加快推动治理全维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治理成效不仅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而且影响农村社会大局稳定,必须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创新治理抓手载体,巩固好农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我们创新拓展治理融合的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聚力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深化村级党组织星级创评和“跨村联建”,常态化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评选200名“兴村治社好书记”,五星级村党组织达2400个,2689个村实现“跨村联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聚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探索形成平安小院、道德银行、美德超市等做法,1镇8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聚力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统筹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国文明村镇达到41个、数量全省第一。

聚焦提升支撑保障力,加快推动要素全方位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近年来,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仍制约着农村发展。我们聚焦“人、地、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改革,加快破除阻碍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增强乡村振兴动能。

  盘活沉睡资源。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性资产较2018年分别增长32%、31%,建成全省唯一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完成产权进场交易1.37万笔、交易额276亿元,流转土地471万亩。

丰收的喜悦

  投入真金白银。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金300多亿元投入乡村振兴,搭建全省首个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各类涉农规模经营主体4.1万户、授信150.5亿元。

  汇聚各类人才。乡村振兴高端人才超过2300人,占全部高端人才总量的1/3,80人入选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农村实用人才达到33.7万人,稳居全省前列。

  拓宽共富路径。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农民增收促进工程,截至2024年年底,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过10万元,其中628个村过百万元、21个村过千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1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4:1,优于全省、全国。

聚焦提升联结带动力,加快推动服务全周期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改变小农生产方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我们创新拓展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方法,以服务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培育专业化服务主体。大力引进农业服务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生产服务型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建立综合服务园区,全市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7万家,带动70%以上的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拓展多元化服务领域。搭建多层次多类型服务网络,推动服务范围从粮食等大宗农作物向果菜等经济作物拓展,从种植业向养殖业领域推进,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及金融保险、法律咨询、技术培训等配套服务延伸,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覆盖率和支撑作用。

  创新特色化服务模式。推广“服务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探索“农资+服务”“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方式,有效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创新实施“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培育示范点192个、示范社区(村)935个。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