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山东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山东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宋步勇 王叶 王亚东


  山东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心地带,在全国开放大局中地位关键。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明确要求山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为新时代山东开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一背景下,山东要将“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举措,会展作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其能级提升对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增强区域发展动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大力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大力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山东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政治担当,也是把握开放主动权、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更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路径。

  会展业的发展推动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国层面,我国已构建起“国家引领、区域联动、专业突出”的平台体系: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家级会展,分别聚焦出口、进口、服务贸易、消费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会展平台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合作;链博会、数贸会等专业化平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层面,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体系。山东立足省情实际,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形成了以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高能级平台为引领,各类专题会展活动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平台体系。特别是通过“港澳山东周”“新加坡山东周”等境外活动,以及“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等双边机制,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同时,依托“选择山东”云平台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为会展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山东对外开放和贸易增长,更可以带动产业升级、区域协同与城市国际化进程,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推动山东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并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在“一带一路”和RCEP等国家战略引领下,会展活动搭建起“面对面”交流桥梁,有力促进进出口双向发展。例如,今年6月在临沂举办的第四届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吸引66个国家和地区的247家涉外企业参展,其中RCEP区域企业达179家,通过“展会+市场”深度融合,为外贸注入新动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转型。会展不仅展示新产品、新技术与新业态,还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升级。以第6届亚太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为例,其在青岛设立人形机器人专题展区,汇聚宇树科技、天工机器人等领军企业和创新机构,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能级提升。提升城市国际化形象,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在会展产业的带动下,山东部分城市逐渐从传统的工业重镇向开放前沿迈进,成为区域开放发展的示范样板。如2025葡萄酒旅游大会,以葡萄酒旅游为切入点,推动全球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让“世界看见烟台”,彰显烟台在葡萄酒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国内会展业的创新性实践

  近年来,国内会展行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速转型升级,在内容融合、形式创新、运营机制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强化内容融合,构建“会展+”多元发展模式。会展业积极拓展“会展+产业”“会展+文旅”“会展+绿色低碳”等融合路径,不断延伸价值链与辐射面。“会展+产业”依托专业展会搭建产业链对接平台,促进资源精准匹配与产业升级。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布拖现代特色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上马铃薯精深加工成果惊艳亮相,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会展+文旅”通过高端会展带动城市旅游与商业消费,例如博鳌亚洲论坛联动海南全域旅游,推出专属旅游套餐与免税通道,显著提升高端酒店入住率。“会展+绿色低碳”则聚焦环保理念,广交会实现100%绿色布展,成为全国会展碳中和实践的标杆,引领行业绿色转型。

  创新形式载体,打造沉浸式与智能化会展体验。数字化技术与跨界融合正重塑会展形态,提升参与体验与运营能效。在智慧会展方面,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推出国内首个会展智能体“AI会展”,推动展会数字化融合。在沉浸体验方面,桂林文旅团队推出全球首款脖戴式数字气味播放器,将视觉观展升级为“可闻见的桂林”,增强展会互动性与吸引力。在场景拓展方面,会展逐步从馆内延伸至城市空间,如第110届全国糖酒会在成都14个区县设置103个特色展点,构建“全域皆展场”网络,实现会展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

  优化运营机制,构建市场化可持续发展体系。会展运营机制加快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转变。政府角色从主导转为引导,聚焦政策支持与标准制定,如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设立合规出海专区,依托“深圳·前海出海e站通”提供法律与认证服务,助力企业防控风险。市场主体作用日益凸显,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完成市场化转型,依托企业参展情况设定题材,吸引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企业参与,意向成交额超1200亿元。同时,行业协会、国际机构等多方参与打破原有的“孤岛”发展格局,既响应国家“放管服”改革,也契合全球会展业市场化趋势。

山东进一步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开放、深化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结合其他省份的成功经验,山东需进一步强化特色定位、创新运营机制、深化数字赋能,推动会展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

  突出差异化定位,增强平台吸引力。在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大型展会上注入更多具有山东特色的元素,充分展现山东在海洋经济、先进制造、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发展优势与战略担当。按照行业分类,组织“小而精”的专题论坛和洽谈活动,提升参会客商的精准对接效率。同时,强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吸引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投资机构参与,支持企业发布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山东抢占全球产业高地奠定基础。

  提升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推动协同办会机制。树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会理念,鼓励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核心企业参与展会策划与组织运营,推动展会内容由政府主导向企业主导转变。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协同机制,提高参展企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进而提升展会整体效益。可借鉴进博会、服贸会经验,结合山东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的吉祥物和文创产品,丰富展会经济形态,增强盈利能力。

  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拓展线上线下融合路径。依托“选择山东”云平台,打造智慧会展服务体系,提升展会数字化水平。可借鉴广交会“VR看厂”模式,在平台内建设“3D数字工厂”模块,联动海尔、潍柴等重点企业,实现生产线的实时直播与虚拟漫游,增强境外客商对山东制造的了解和信任。通过数字赋能,推动会展由“线下展示”向“全周期服务”转变,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本文系2025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重点研究课题“高质量建设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的研究”成果)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