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德州:让节粮减损成为新“食尚”

  本刊记者 李希武 通讯员 周秀敏 房忠存

  “以前夏收秋收时,就怕阴天下雨,没地方晒粮,现在有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一条龙’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两荤一素,搭配丰富,小份菜减少浪费,这才是文明节约新‘食尚’。”

  ……

  减损就是增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一粒粮食,从田间到餐桌,如何有效减损?

  2022年3月,德州市启动全链条节粮减损集成改革,实施颗粒归仓、微损存储、低耗运输、粮尽其用、文明餐桌和节粮家风六大行动,实现开源与节流并重、减损与降耗并行,全力打造全国粮食高产和节粮“双示范区”。

  “颗粒归仓”,把大田丰收变成到手丰收

  在粮食丰收的链条中,机收减损是重要一环。

  据德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罗付义介绍,综合2022年各县市区技能大比武和随机抽测数据来看,小麦收获环节损失率不到1%,与2%的作业质量标准比较,按照降低1个百分点计算,全市小麦总产76.2亿斤,相当于挽回小麦损失7600万斤;玉米机收损失率平均2%左右,远低于省4%的目标要求,减损效果更加明显。

  2022年夏收秋收期间,德州市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并实现12个县市区全覆盖,用先进机具、减损意识和减损技能来保障粮食颗粒归仓。

  “为把田里的丰收变成到手的丰收,我们不断健全完善农机具购置、农机手培训等相关政策,为机收减损提供人力、物力‘双保险’。2022年,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亿元,购置大型农机1200余台,保养检修各类农用机械35万余台套。将农机手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累计培训6万余人次。”德州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主任张宝东介绍,“三夏”“三秋”期间,在临邑县、陵城区等地试行了农机手机收奖励制度,持续推动机收作业精细高效、提质减损。

  农机手减损意识高、减损能力强,这在“三夏”“三秋”机收减损比赛中更有体现。宁津县振山农机合作社农机手王进山获得了2022年山东省玉米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宁津分赛区冠军。他驾驶的收割机只有六成新,机型也不是最新的,如何靠操作技能取胜?王进山说:“每年收割前,要到专业机构进行机具保养,把机器性能调整到最佳状态;收割过程中,根据玉米干湿度掌握行进速度;观察玉米棒槌高低,随时调整割台高度。”

  “微损存储”,粮食用上烘干机入住“智慧仓”

  近日来,武城县不少农户将自家的潮粮运至县众祥“粮食商行”,借助这里的大型烘干机,潮粮很快就变成了优质原粮。

  到手的粮食如何安全存储是节粮减损的第二关。武城县众祥“粮食商行”总经理耿兆江介绍:“2021年秋涝让很多种植户意识到粮食烘干的重要性。我们率先开展潮粮收储业务,实行粮食烘干存储,将粮食损耗降低8%到10%。”

  国企也在粮食烘干储存领域“打头阵”。齐河县粮食安全保障中心主任袁文军表示,该县整合资金5亿元,由国有企业齐源绿季集团作为投资和运营主体,整县制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在15个乡镇建设产后服务中心16处,实现镇街全覆盖,年可减少粮食损耗1万余吨。在鲁粮集团山东齐河国家粮食储备库,采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粮仓粮情测控系统、储粮机械通风技术、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覆盖率已达100%,借助“智慧仓”,可以实现远程到现场、到实地,粮食损耗率控制到8‰以内。

  “我们高标准实施绿色仓储工程,争取资金1.07亿元,支持新扩建和升级改造地方储备粮库仓容31万吨。推动为农服务中心与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五代’服务有机结合,为广大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德州市发展改革委仓储产业科科长王玉珍说。

  “低耗运输”,环环相扣堵住粮食“跑冒漏”

  2月7日,在夏津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运粮车络绎不绝。“粮食运输中,如果车辆遮挡不到位,极易从缝隙漏粮。”公司总经理董金鲁说,公司与物流公司签订合同,提前约定1‰的损失率,超出部分由物流公司承担。说话间,一辆运粮车已驶上大型卸粮翻板,在液压装置作用下,整车后翻、粮食倾泻而下流入地笼……“从进入粮仓开始,粮食便在封闭的生产环境内流动。”董金鲁介绍,面粉加工时,每个楼层各有分工,彼此用管道贯通。不同规格的小麦进入不同管道,全程密封运行。饱满度高的成为口粮,饱满度低和运输过程中破碎的另作他用。

  德州市全力推行原粮散装化、散运化、散卸化、散存化运输,针对粮食运输体系不完善问题,建立粮食应急运输车队,全市储备应急货车259辆,荷载6390吨,粮食购销企业全部实现原粮“四散化”运输。

  农村道路颠簸致使粮食撒漏是损耗最多的环节之一。德州市交通运输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36公里。目前,全市2.2万公里农村公路全部达到等级公路技术标准,中等以上好路率达95%,实现了近年来建设规模最大、投资额度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新突破。

  “粮尽其用”,科技带动粮食精深加工

  “从最初的玉米淀粉,到葡萄糖酸钠、葡萄糖酸内酯、变性淀粉,到海藻糖、赤藓糖醇、阿洛酮糖等功能糖,再到药用淀粉、合成生物,公司产品转化率达到99.5%,产业链条已深化5级。”在平原县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厅,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与上海德雷特生物共同建设和洋生物高端淀粉及精深加工项目,从初始产品每吨2900元,到下游产品每吨4万元,玉米可实现近15倍的产值增长。除“吃干榨净”本地玉米外,该项目还辐射周边近100万亩高效高产玉米种植基地,持续带动农户增收。

  在夏津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1条制粉生产线装上智慧“大脑”,采用“六皮九心三渣两尾”的制粉工艺,出粉率提高1个百分点,“吃干榨净”每一粒小麦。

  德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消费品产业科副科长孟祥广介绍,该市以“食品名市”为抓手,实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程,开展粮油企业技术改造活动,升级节粮节能加工成套装备生产线。投资2.06亿元,推进益海嘉里、鲁庆制粉等重点技改项目。认真落实粮油成品加工国家标准,探索建立节粮减损加工领域地方标准,积极创建粮油行业节粮减损示范标杆企业。

  “文明餐桌”“节粮家风”,助力文明节约新风尚

  让每一粒粮食物尽其用、物尽其值,前端是“收储运加”全链条协同发力,向后延伸,遏制消费环节浪费和培养文明节约意识同样不容小觑。

  发挥党政机关示范带头作用,以创建节约型机关为抓手,严格规范公务接待、培训、出差等活动用餐管理,建立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目前全市已建成节约型机关498家,公共机构食材用量减少约10%、厨余垃圾日产量下降约2/3。

  将节粮减损融入学校专项检查、绿色校园创建、评先树优等方面,提高师生节约意识。积极开展“文明餐饮示范店”“绿色饭店”创建评选,全面推行“小份菜”“半份餐”“一人食”服务和“N-1”点餐模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立足德州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餐饮浪费突出问题为重点,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反餐饮浪费条例,‘小切口’立法杜绝餐饮浪费。”德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张连山说,“反餐饮浪费立法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到实处。我们常态化开展‘文明餐桌光盘行动’执法检查,去年4月,禹城开出了全市首张食品浪费罚单。”

  为探索文明节粮新路径,德州市全面开展“节粮家风”行动,将“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创建内容,开展“德州节约之星”评选。组织媒体开设“厉行节约文明用餐”“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等专题专栏,刊播推送相关稿件900余篇。积极推动新时代美德德州建设,将节粮减损纳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开展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2600余场次,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35万余份。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