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东营:公益“小岗位” 托起“大民生”

  本刊记者 李希武 通讯员 高峰

  人民至上,就业为本。

  2022年4月5日,东营市率先完成年度首批城乡公益岗开发安置任务,10075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完成省定任务的130.84%。

  11月27日,东营市全面完成省新增下达的344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和人员安置任务,共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3566个,累计安置14651人,任务完成率始终保持全省第一。

  东营市坚持以“促进就业困难群众就业增收,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为目标导向,深入贯彻全省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部署要求,目前公益岗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共同富裕底线更牢更实。

  坚持靶向式施策

  做好“细化、深化、本地化”文章

  林荣华是东营市东营区嵩山社区电力小区的一名民生服务协助员,近年来一直全职照顾家庭,家里主要靠丈夫打零工维持生计。2022年她迎来第一份稳定工作,每天在小区入户进行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等政策宣传,先后为10余名老人上门办理了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虽然繁琐,却干得井井有条,扎扎实实。

  “为居民服务的同时,我也学习了民生政策,成了大家眼里的‘明白人’,非常感谢政府让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林荣华说。

  林荣华是东营市2022年城乡公益岗扩容提质行动1.35万余名受益者中的一员。2022年,省委、省政府对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作出部署后,东营市迅速行动,力争提升政策的发力点和服务面。

  要为什么人解决就业?要为哪几个行业增添工作力量?怎样为政策实施提供标准和保障?

  抓住问题的“牛鼻子”,东营市通过政策先行“明路径”、 精准摸排“查需求”、 统筹资金“强保障”三项举措全力推进扩容提质行动“走在前”。

  结合实际,东营市出台《东营市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细则》,以“补短板、助弱残”为工作导向,重点对乡村的贫、弱、残、老四类人员和城镇的“零就业”(零就业家庭人员)、“4555”(女性45周岁、男性55周岁以上)两类失业人员精准聚焦、精准识别、精确认定,确保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群体应纳尽纳、应安尽安。

  东营市连续开展2次大摸底大调查,在省定任务基础上,自我加压增设230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黄河滩区迁建村(社区)居民就近就业等需要,增幅达42%。其中,7个沿黄乡镇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331个,占全市乡村公益岗总量的30%,实现了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村)公益岗开发安置全覆盖。

  突出精准化设岗

  推进“扩容、提质、增效”三管齐下

  在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46岁的许永波每天都会按时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和其他几名队员一起在社区开展1小时安防巡逻。他说:“年纪大了,重体力活儿干不了,多亏政府给安排这个公益岗,一年能给小五千块钱。咱不能辜负了政府,一定把这活儿干好。”

  隋文章是东营区牛庄镇牛庄村的一名盲人,平日喜爱演奏坠琴,成为吕剧文化传承员后,他的爱好有了用武之地。“现在有了公益岗位,每月有固定的收入,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有活动都愿意参加。”他说。12名吕剧文化传承员先后创作《马大宝说防疫》《马大宝说反诈》等作品,为吕剧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有了稳定收入。

  在东营区龙居镇龙居社区,有这么一个岗位——沿黄宜居促进员,是面向沿黄集中搬迁居住的19个村公开招聘的特色城乡公益性岗位。三里村48岁的张建峰就是94名沿黄宜居促进员之一,因要照顾身体不好的公公,外出打工不现实,但她没有选择等靠帮,而是应聘上村里的公益岗位。沿黄宜居促进员上岗以来,龙居社区近200名劳动力不同程度得到了解放,每月家庭人均增收1000余元。

  哪类人优先安置?什么类型的岗位优先开发?能不能结合实际搞出本地特色?

  东营市聚焦安置对象需要贴合基层公共服务的需求,因地制宜开发岗位,实现“按需设岗、以岗定人、岗需互选、人岗匹配”,给出了三种解题思路。

  围绕“扶贫济弱奖优”开发优先岗。优先开发适合在家门口工作的无技能要求或低技能要求岗位,对劳动模范、退役军人、优秀共产党员等予以优先安置。

  围绕“补齐基层公共服务短板”开发综合岗。各县区普遍设立了人社公共服务综合岗,其中广饶县设置乡村事务综合管理岗725个,利津县在汀罗镇铁门关遗址、盐窝镇老街长巷等景点景区设置安全巡查保护等岗位。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需求,着重开发特色岗位。龙居镇作为黄河南展区,开发了沿黄生态巡查员、沿黄宜居促进员等特色岗位374个;河口区针对孤岛镇特有的黄河故道槐林风景区管护,开发了景区管理员、生态巡查员等岗位。

  聚焦全过程把控

  健全“管理、服务、监督”效能体系

  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以来,东营市注重党建引领,建立起厚爱与严管相结合的制度机制,推动扩容提质行动向纵深开展。

  2022年 5月13日,在第32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东营市人社局联合市日照商会、市创业型企业家协会,赴东营区牛庄镇、龙居镇走访慰问在公益性岗位上实现就业的残疾人,为大家赠送了茶叶及防暑、防疫物资。“对我们这些没文化又年龄偏大的残疾人来说,能找一份工作不容易,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我实现了‘就业梦’。既有了收入,还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我很知足。”龙居镇朱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员”老朱握着慰问人员的手激动地说。

  通过定期走访,东营市各级人社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在岗人员的工作、生活和待遇落实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在岗人员解决困难。此外,为加强对公益岗人员的劳动保护,东营市还确定了4家保险公司为在岗人员提供意外伤害保障服务。

  在日常管理上,东营市确立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公岗”责任,探索实行“村(社区)管+镇查+县访”分级管理机制,村(社区)负责辖区在岗人员日常管理使用,每季度组织1次考评,年底前研究提出考核等次;镇街负责具体管理,实行岗位、人员“双实名”动态管理,适时开展督促检查;县区建立联合督查机制,每半年组织1次专项检查,并确定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协管机构。

  此外,在人员安置关键环节,建立“纪检监督+群众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机制上杜绝“优亲厚友”现象发生。

  围绕接续式提升

  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长效机制

  “林荣华政策学得快,工作上手也快,再经过一段时间磨炼后,可以转岗成为一名社区网格员或社区工作者。这比以前单纯面向社会招工效果更好,人也更靠谱。”文汇街道工作人员宋翠玲说。在她看来,公益岗为社区等基层单位提供了更加稳妥和雄厚的后备力量。

  从一名家庭妇女短期内成长为通晓政策、熟悉流程的民生服务协助员,林荣华这么快就获得社区认可,得益于她扎实的岗前培训。

  近日,在东营市东营区胜园街道党校,“通用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又如期开讲,现场座无虚席。

  东营市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创新推出“机构列单、镇街选单、政府买单”培训模式,拓展“岗前+岗中+到期再就业”培训链条,推动岗位帮扶与技能帮扶相结合,真正让受助者“得一技之长、获长期受用”。同时,东营市探索运用职业指导、远程教育等方式,将培训范围扩展到社区乡村的全体就业困难人员,真正让他们“长本事”“活脑筋”。

  为持续激发公益性岗位效能,东营市聚焦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全流程,动态调整岗位设置,及时补充空岗人员,真正让岗位“活起来”、人员“动起来”。目前,全市已腾换1000余个岗位用于接续安置,初步形成由“进”到“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和首尾相接的良性循环格局。为打造可持续长效服务机制,东营市确定东营区为打造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示范区,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岗”路子,示范带动全市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走在前”。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