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城市与人才最好的关系,是共同成长和相互成就。

  在潍坊,传颂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位于高密市的豪迈集团,只有初中学历的王钦峰,从农民工成长为填补国家多项技术空白的工程师,荣获我国技能人才领域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技能大奖”,被誉为“工人院士”。

  在豪迈集团创业初期,“初生牛犊”王钦峰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试图攻关电火花防弧电路。几次失败后,面对质疑,厂长张恭运站出来,旗帜鲜明地为创新创业者撑腰:“ 今后任何人搞发明创新,失败了由公司负责,成功了给创新者授以重奖!”

  王钦峰与豪迈集团是潍坊重视人才、涵养人才蓄水池的一个缩影。潍坊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近年来聚焦产才融合,聚力打造人才引育创新先行区,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擦亮国家创新型城市品牌。

  产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去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的戴豪放弃北上广诸多机会,选择到潍坊坊子区北斗人才科创产业基地就业,吸引他的是当地推出的“产才融合”政策。

  招引人才关键在于推动产业集聚,增强产业优势。潍坊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布局发展元宇宙、磁悬浮等新兴产业,拉出一张张清晰的人才需求清单,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聚焦“十大产业”,引育高精尖人才,潍坊定期开展重点企业人才技术需求摸排调研,分类编制需求目录,建立动态调整、定期发布制度,帮助企业引进急需人才。

  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潍坊采取“产业专班+企业”形式,清单式引进高精尖人才。为集聚青年人才,探索“云招才”“大赛引才”等新模式,引进高校毕业生。

  秉承“不求来潍、但求所用”理念,优化海外引才联络站点布局,拓宽海外人才信息征集和引进使用渠道,全市海外人才达到4200余人。以歌尔股份为例,该公司创新“六国二十地”引才模式,形成了全球化研发引才体系,集聚海内外人才2.6万余名,累计申请专利2.7万项,跻身全球微机电十强企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潍坊,创新实施100名干部任国内重点高校科技人才专员、100名专家人才任企业科技人才副总的校地合作“双百行动”,帮助企业引进高端人才510名,推动转化技术成果794项,推动新建校地校企合作平台109个,带动新增收益16.8亿元。

  以高端平台为支撑,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引擎

  举全市之力打造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之都,在新一轮城市竞速赛中,潍坊提前进入元宇宙新赛道。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饶轶介绍:“我选择来潍坊到歌尔工作,是被城市的发展前景、歌尔的创业精神所吸引。支持潍坊建设元宇宙产业园被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这让我们企业能有机会从过去单一的产业链条扩展到完整的产业链条。”

  引天下之才而聚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潍坊着眼产业发展和高端前沿,着力提升平台载体能级,助推人才引育、产业升级。

  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在位于潍坊市峡山区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是全省唯一的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目前集聚34个团队543名科研人才,形成了院士领衔,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为两翼,中青年骨干为支撑的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其研发的2项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研发的第三代小麦杂交育种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发的洁田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技术推广后,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大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不仅如此,潍坊还与中科院半导体所、省产研院共建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由18名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研发的光子晶体芯片打破了国外垄断。

  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山东大学共建SDL科学实验室,入列海洋国家实验室核心平台,开展关键技术预研课题27项。

  目前,全市省备案新型研发机构达到38家,“平台+人才”让潍坊高质量发展有底气、有信心。

  同时,潍坊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一企一平台”工程,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潍柴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集聚海内外研发人才350余人,研发的柴油机本体热效率全球首次达到52.28%、三度刷新世界纪录,天然气发动机本体热效率全球首次达到54.16%,位列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一位,集团上榜“世界500强”。天瑞重工研发的磁悬浮鼓风机比传统鼓风机节能30%以上,荣获2021年全省唯一一个技术发明一等奖。

  目前,潍坊建成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33家,80%以上的中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人才生态优化,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

  “获评特级技师后,公司不仅按照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标准为我们兑现了工资待遇,还实行年底激励制度,让技术工人有了奔头。”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特级技师罗颖表示,受益于人才评价改革,他们燃起了参与企业技改的斗志。

  潍坊不拼重金,拼环境,激励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提升人才政策供给精准度。主动站在“企业侧”“人才侧”改进“政府侧”,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潍坊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快青年人才集聚“18条措施”等系列政策,量身定制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发展的15项个性化政策,打造“普惠性+个性化”政策体系。

  ——打造人尽其才的创新生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支持校地联合引才育才用才,推行高层次人才“创新在高校、干事在企业”的“双落户”制度。

  ——形成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务生态。构建“行政+事业+协会+企业”人才服务格局,实现从一元管理到多元治理转变。建成全省首个市级人才之家,为高层次人才搭建起对接交流、增势赋能的服务平台。建立服务潍柴、歌尔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畅通高层次人才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等绿色通道。设立“人才潍坊伯乐奖”,有效激发用人主体引才育才内生动力。

  人才蔚起,活力奔涌。目前,潍坊人才资源总量达226万人,拥有合作院士181人、国家级重点人才94人、泰山系列人才245人。(石莹 王锟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赵新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