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薪火润春苗

  2025年6月,鲁中山区一所小学的阶梯教室里,当四年级学生徐垲轩接过法官递来的助学金和普法绘本时,在其红领巾上跃动的不仅是阳光,更是一颗法治理想的种子。“长大后我也要当法官”的稚嫩笔迹,成为山东高院民四庭24年爱心长跑最生动的注脚。

  “爱心助学·法润春苗”助学行动以山东高院民四庭党支部“红锚·天平”党建品牌为根基,在“党建引领、法治护航”双驱动模式下践行助学理念。自2002年启动以来,该党支部成立“爱心助学·法润春苗”助学行动专项领导小组,设立助学基金,将司法为民理念与助学扶贫深度融合。24年间,2000余人次党员志愿者倾情投入,开展主题党日助学活动24场,党员参与率100%,真正实现“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数据背后,是党支部对困难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和关心关爱。2018年该助学行动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成为服务民生、党群同心志愿服务的标杆,也是新时代审判机关践行群众路线、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使命背后,是司法救助体系之外对困境学生的精准识别。助学行动创新构建“助学+法治”双轨模式:通过教育、民政部门联动实现家庭贫困品学兼优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度达99%;依托法院系统形成山东高院统筹、三级法院联动的助学网络,保障助学行动在全省16市推进。

  在鲁南某县,一名小学生因监护人缺失面临失学风险,法官了解后不仅提供助学金,更启动特别程序指定合适监护人,展现了司法智慧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

  24年累计发放助学金14.8万元,资助学生252人,由党支部党员干警组成的专业团队,将司法特长转化为公益效能。助学行动独创“双核服务包”,物质帮扶与法治教育并重,受助学生除获得助学金外,还受邀到法院参加活动,接受法治教育,培育法治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同学们知道遇到校园欺凌应该保留哪些证据吗?”在法治课上,法官志愿者通过情景模拟剧与孩子们互动。精心设计的课程包括预防欺凌、性侵害防护、禁毒教育、电信诈骗等六大模块,结合典型案例,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生活指南。

  助学行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其中也有不少孩子考入理想大学读书,形成了“助人—育人—回馈”的良性循环。2023年,曾受资助的山师附中幸福柳校区小雨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财经大学,她在入学演讲中动情说道:“法官叔叔送来的不仅是助学金,更让我懂得法律是保护弱者的盾牌。”

  24年的坚持铸就品牌厚度:民四庭党支部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助学行动被省直文明委列为示范案例。24载春秋见证了“法润春苗”助学行动如何将法庭上的正义延伸为书桌前的希望,它证明:法治中国的根基,不仅在于法庭上的正义裁决,更在于播撒在幼小心灵中的规则意识;司法为民的深意,不仅是定分止争的职业担当,更是守护梦想的社会责任。

  当法官们俯身为桥,连接的不仅是贫困与希望,更是司法专业优势与社会治理需求的深层共鸣。这组永不停摆的法治时钟,正以其24年的铿锵节拍,叩响“人民司法为人民”的时代强音。(张传毅 李自军 赵斐)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