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驿站”成为候车“避风港”

  地处鲁中地区的济南市莱芜区山区丘陵面积大,学生等待校车大多聚集在露天广场或村头路口,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每逢雨雪天气,学生候车和家长接送更加不便。

  莱芜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推出“学生驿站”微改革项目,打造学生候车“避风港”,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有效解决孩子接驳难题,受到家校一致好评。目前,全区共建成“学生驿站”369处,联结200多辆校车、382条线路、47所中小学校,服务学生8000余名,覆盖所有镇街。

学生在驿站管理员、校车护导员组织下有序乘车

众人拾柴火焰高

  莱芜区将“学生驿站”列为“为小”志愿服务项目,立足公益属性,由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实施,通过整合利用村级办公场所、租用路边民房、购置移动板房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一村一策设置候车固定场所。

  积极推动“学生驿站”嵌入未成年人保护、农村教育提质、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大局,统筹文明办、团委、妇联、教体、工会、统战等各方力量,以镇街为单位系统推进。

  坚持“众人的事情众人办”,依托区慈善总会设立专项基金,采取众筹方式募捐,推动建设“学生驿站”成为广泛参与的群众性公益活动,累计募集资金402万元。同步建立荣誉激励体系,采取冠名建设、颁发证书、社会公示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份爱心具体可感、每一笔资金去向清晰合规。

小驿站大管理

  按照“安全第一、因地制宜、就近便利、按需配置”的原则,科学设置具体点位,统一配备小方凳、饮水机、图书角、电子屏、空调、高清监控,保证候车学生渴了能饮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

  实行属地管理,明确驿站驻地村居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对驿站建设管理负总责;设置乡村公益岗,调配驿站管理员,履行驿站日常秩序维护、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职责,及时为站点补充日常消耗物品,确保各站点配套设施正常使用。

  建立“学生驿站”安全管理制度,签订学校、学生、家长三方安全责任书,引导学生自觉服从管理、遵守秩序、维护设施。开展 “啄木鸟”行动,引导驿站捐赠者、文明监督员等各方力量参与进来,促进“学生驿站”运行更加规范、更加完善。

候车室的第二课堂

  “学生驿站”不仅是候车场所,更是育人平台。莱芜区依托驿站开展“5个1分钟”项目,即“1分钟宣讲、1分钟科普、1分钟新闻、1分钟保健、1分钟阅读”,满足学生需要,助力全环境立德树人。

  牛泉镇结合本地特色文化,邀请老师举办传承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各驿站管理员不定期开展防溺水知识讲解、用电安全小知识、文明家风等宣讲活动,让学生利用等车的零碎时间接受教育引导。

  如今,莱芜区369处“学生驿站”如同369颗温暖的种子,散落在乡村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从单一的候车站点,到开展阅读活动、科普讲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多元平台,“学生驿站”已成为联结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重要纽带。(逯柏龙 赵帅)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