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新农村业校真实用。专家手把手教,咱农作物产量上去了,收入也翻了番!”冠县斜店乡斜店村村民郭荣兵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喜悦。不远处,省农科院专家正被村民们围在中间,从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从节水灌溉到有机种植,专家讲得细致,村民听得认真。这样的场景,在斜店乡的田间地头已是常见。
斜店乡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课堂就办到哪里”,将教育阵地延伸至生产生活的“关键场景”。在前社庄村蔬菜大棚,省农科院专家针对黄瓜种植的土传病害防治、水肥一体化管理等难题开展一对一指导,单亩产量提升了15%。在斜店乡中学游泳馆,蓝天救援队队员现场讲解,通过“理论讲解+模拟救援”模式,组织2100人次中小学生及家长参与演练,实现暑期溺水事件“零发生”。在辛庄村史馆,乡贤、道德模范用方言讲述本村历史故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红白事大操大办同比下降45%,文明乡风浸润千家万户。

斜店乡新农村业校国画课堂
“晚上7点一过,广场就热闹起来,唱戏的、跳舞的、学手艺的,比赶大集还红火!”王史村村民任玉辉站在文体广场上,看着正在排练戏曲的乡亲们,连连称赞。
斜店乡紧扣群众“农忙昼无闲、农闲夜有空”的生活节奏,创新推出“错峰教学”模式。把核心课程安排在晚7点至9点,涵盖电商运营、农机维修、农技指导、健身技巧等方面,课程场场爆满。把系统课程安排在周末,为留守妇女量身定制家政服务、育婴护理、手工编织等课程,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帮助46名学员通过考核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把场景拓展到文体广场,搭建“百姓大舞台”,邀请专业老师教授唱腔身段,30余名村民从“观众”变身“演员”,带着学到的技艺到周边村庄参加公益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新农村业校让我这宝妈也能在家挣钱了!”前社庄村宝妈赵燕正对着手机镜头介绍本地农产品,直播间里订单不断。像她这样的宝妈在斜店乡为数不少,新农村业校依托昶泽电商产业园,开设网络带货直播课程,从账号运营到选品策略,再到售后服务,系统培训让“宝妈”变“主播”,带动农产品销售超200万元。
截至目前,斜店乡共开展业校活动80期164场,惠及群众6000余人,其中留守妇女、青年学徒等占比超过60%。通过技能提升,117家个体网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直接带动83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1万元。
“斜店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教育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让学习融入最空闲的时段、用数据印证最实惠的指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新农村业校。”斜店乡乡长赵聪说。(李亚茹)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