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泗水县聚焦制约乡村振兴的人、地、钱等瓶颈问题,以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以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平台,探索形成“1+16”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体系,走出了一条以政策集成改革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子。
“归燕”和“鸿雁”齐飞
注入乡村振兴强劲动力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基础。泗水县启动实施了“泗郎回乡”工程,出台扶持返乡创业资金、用地、税费、培训等优惠政策,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各类平台建设,大力招引泗水籍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目前,全县建成返乡创业项目2246个,返乡创业人数达到4380人,外出经商成功人士人才库入库7246人。
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启动“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工作,依托优势特色项目,面向全社会招募企业家、创业者、非遗技艺传承人等各类人才加入合伙人队伍。政府负责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保障,并在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合伙人负责市场经营,形成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通过合伙人带动,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全县招募各类合伙人达到238人,合作项目92个,投入资金3.6亿元,带动就业2400人。
既要“归燕”,也要“鸿雁”。泗水县加大与高校、院所等交流合作力度,实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活动,与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智力支撑。2022年7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泗水站在东仲都村建成启用。一批批清华学生、专家学者陆续来到泗水贡献智慧,精心为泗水当地的农特产品设计,先后推出“虎咬瓜”“艾草膏”“养生茶”等20多种文创产品。
“力度”和“温度”并进
激发政策要素保障
要素保障的力度和温度,是吸引更多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到乡村创业的关键所在。泗水县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乡村振兴的财政、金融政策,有序引导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构建形成“政府引导、国企融资、市场运作、农企共建”良性运行模式。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投入各类资金14.3亿元,其中财政投资6.2亿元,撬动金融及社会资本8.1亿元。
启动实施“按揭农业”,以国企投资为主、社会资本投资为辅、农民按揭经营,有效破解了农民资金需求难题。同时,创新构建农村“信用+”体系,以“信用+金融”为突破口,对农户、新型农业主体等进行信用评价,并将农户信用评分与授信额度、利率相挂钩,引导农村居民诚实守信、向上向善,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对农户给予信贷资金支持,真正把信用变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真金白银”。2022年,全县授信金额17.6亿元,惠及18.6万户。
把宅基地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采取出租、入股、合作、有偿退出等方式,在夹山头、东仲都、南仲都等村,盘活农村闲置宅院117套,建成朴宿龙湾良舍、阅湖山庄、姥姥家亲子民宿等特色民宿,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旅游民宿集聚区”,年可接待游客3万多人,营业收入2300余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成立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泗水县服务中心,采取拍卖、租赁经营、承包开发等多种形式,充分盘活农村林地、“四荒”地、水库沟渠、闲置院落等各类闲置资产,增加农民收入。
“自律”和“他律”并行
促进乡村“三治”融合
泗水县创新党建引领扁平化社会治理模式,建立“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三级党建网格,每村绘制三级党建网格图,明晰权责事项,化解村民矛盾纠纷,实现了“党建引领一张网、基层治理一盘棋”。
建立村党组织书记管理监督“23188”体系,制定《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管理监督的实施意见》,编制“小微权力清单”“正负面清单”两类清单管理;设置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政治奖励3种奖励手段;明确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1项管理模式;明确“擅权专断”等8种停职情形和8种退出情形。每季度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动力,形成了依法依规履责用权良好氛围。
创建共享共治区域化党建联盟,成立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党建联盟,建立起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服务共促、发展共赢“六共”机制,有效推动优势互补、整体提升。
泗水县不断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建设了256家标准化“乡村儒学讲堂”,实行讲师持证上岗、审批备案、巡听、互评等制度,常态化开展授课活动,讲群众用得着的道理,演群众看得见的生活,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育人作用,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山东乡村儒学现象”。
不用扬鞭自奋蹄。泗水县将踏着新时代的脉搏,以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健全政策集成改革体系和制度体系,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域振兴。(泗水县委副书记 张宇飞)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赵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