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研学学生体验磨豆浆
在景色旖旎的泰安市泰山区汶水河畔研学基地,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撸起袖子,揉搓按团,一气呵成,上屉、加火,热腾腾的馒头一会儿就出锅了。“今年以来,公司已经承接了20多场这样的研学活动,收入可观!”泰安邱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付延秋说。
近年来,泰山区积极探索“跨村联建”发展模式,整合资源、创新路径,形成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强村公司”的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共成立强村公司6个,覆盖行政村41个,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6.7万元,实现了村庄片连片、产业链连链、群众心连心。
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发展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邱家店镇“望山泮水·文旅田园”片区北仰泰山,南望徂徕,石汶河、瀛汶河、牟汶河在此交汇,交通便利。片区9个村庄在发展乡村休闲游、研学旅行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良好的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邱家店镇指导各村清除观景障碍、清理垃圾,开展沿河环境整治。同时,对沿河村庄环境连片改造提升,实施道路硬化、空地绿化、村庄亮化三项工程,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改造相继竣工,乡村红色物业分区域做好保洁服务……如今,沿河处处是风景。
环境变好了,文化设施也必不可少。“建设之初缺少资金,但全村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铺路缺少鹅卵石,家家户户就自发提供;一些网红布景价格高,村里的能工巧匠就自己动手制作。就这样,汶水河畔公园一点一点建成了。”刘家疃村党支部书记孙启芳说。
看到刘家疃村的建设成果后,片区内的其他村庄纷纷“抄作业”:埠阳庄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修复张公渡,建成了民俗文化公园;中郭庄村利用闲置宅基地恢复供销社原貌,种植五谷杂粮,建设农耕广场……这些生态良好、特色各异的“微景点”,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虽然各村都做起了乡村旅游,但内容同质化、服务跟不上、定价不统一,产业发展始终不温不火。面对这些问题,邱家店镇成立了“望山泮水·文旅田园”片区党委,以片区思维推动各村联合成立强村公司——泰安邱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按照“一核多点、串珠成链”的思路,片区党委依托强村公司将“乡愁体验”王林坡村、“汶水田园”刘家疃村、“民俗记忆”埠阳庄村、“荷兰风情”石碑村等9个村串联起来,策划了“研读汶河文化”“体验多彩民俗”等不同主题、不同时长的研学旅行线路7条,集中建设了一批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配套设施,推动乡村休闲游、研学游从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望山泮水·文旅田园”片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去年以来,片区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0万余人次、中小学生7000余人次、企业团建活动100余场次,实现营业收入200余万元,带动各村平均增收8万元。
引一人、带一队、兴一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芯片”。高水平乡村振兴,需要更多人才回归田野、扎根乡村,发挥其乡土情怀和专业能力的双重优势,为产业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为破解人才匮乏的困境,强村公司建立了本土优秀毕业生、退役军人台账,通过推荐、招聘等方式广纳贤才。彭杰便是受家乡招引返乡发展的人员之一。她放弃城里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埠阳庄村,村里占地21亩的泰山民俗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就是在她的帮助下建成的。基地开发了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汶河文化、农耕文化、茶文化等各类研学实践课程15种,村里的研学旅行项目由此步入正轨。
乡村引才,不能只盯着“外面的世界”,还要善于发掘培育身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强村公司着力打造乡村人才体悟实训基地,开设“汶水河畔”研学大讲堂,培养了视觉传达、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及景点讲解员、网络主播等本土专业人才35名,村民个个争当讲解员、剪辑师,直播、讲解、剪辑迅速成为“新农活”,产生了引进一个人才、带出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同时,公司提供研学餐烹饪、种植教学等岗位,帮助片区内4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实现了企业有效益、集体有利益、农民有收益。2023年,实训基地获评“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培训基地”。
随着引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乡村沃土和能人贤才实现“双向奔赴”。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叶子琦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了“望山泮水·文旅田园”片区的宣传视频后前来旅行,并最终选择留在这里成为一名“乡村规划师”。入职后,他立刻投身王林坡村“泰山炊烟巷”民俗体验区建设,如今,项目的3栋主体建筑和1处民俗长廊已建设完成。“吸引我来这里的是美景,留下我的是氛围。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坚信在农村也能创造别样的生活。”叶子琦说。
培育乡村新业态,打造共富先行区
“望山泮水·文旅田园”片区旅游资源丰富,有数千亩农田,丹参、黄芪、猕猴桃、羊肚菌、晴王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一栋栋民房整洁有序,宛如世外桃源,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令人流连忘返。
在强村公司的有力加持下,片区发掘木版年画、玻璃画、根雕、葫芦烙画等非遗资源,因地制宜研发具有“汶水印象”“汶水味道”的特色产品,开办共富工坊、精耕网红点位、做优特色产品,以研学旅行带动各产业齐头并进。同时,周边村民售卖土特产等农副产品以及手工艺品,开办特色民宿、农家乐,延伸研学旅行链条,实现收入持续增长。
“研学旅行发展起来以后,还带动了糕点制作、茶叶加工、果蔬采摘等产业发展,现在片区内有茶厂1个、手工面点作坊2个、采摘基地8个,均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地、学生品读农村生活的沉浸式体验地,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乡村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片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宪文说,“我们将继续壮大富民产业,以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目标,紧紧抓住‘跨村联建’的有利契机,建强用好强村公司这一平台,实现产业连片、多元赋能、强村富民,真正将‘望山泮水·文旅田园’片区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区、绿色发展引领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焦圣龙 李鲁侨)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