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到“共赢”,联建激活一盘棋

学生们体验农耕文明

  乡村振兴如何破局?从一个村“单打独斗”力量弱,到多个村“抱团共赢”活力足,这步关键之“棋”如何落下?肥城市边院镇东向南庄村等6个村庄的实践,正

  是这场变革的生动注脚——通过成立联合党委,真正用“联建”这把钥匙,解开了长期困扰乡村的发展难题,下活了共同富裕的一盘好棋。

  抱团种出好“丰”景

  2022年,肥城市试点跨村联建,将地缘相近、基础相似的村庄“握指成拳”,成立联合党委和联合社,抱团发展。就在这一年,东向南庄村、东坡村、北坡村等6个村庄,成立星火东向联合党委,村庄发展从此打开新局面。

  那时,山东农业大学“神农云服”项目正在寻找合作伙伴,计划流转500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联合党委主动对接,迅速跟进,把项目请进了村。被“神农云服”项目租用的土地,按照每年每亩1100元的价格执行:1000元流转费归农民,100元作为管理费纳入村集体收入。除此之外,还有项目分红、打工收入……村民的收入来源日益丰富,腰包越来越鼓。

  “如果没有联合党委,‘神农云服’这项目根本干不成。”亲身经历这场变化的联合党委书记、东向南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凯感慨道,“一个村短时间内拿不出500亩地,但几个村一起凑,就容易多了。”

  “联合党委真正帮助我们把‘蛋糕’做大了。”李士凯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的土地十分零碎,利用率低,每亩地的租金只有400—800元。通过联合党委整合资源,“小田”变“大田”,土地利用率上去了,地租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在的土地成了“抢手货”。

  变化不止于此。在“神农云服”项目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这里淘汰了落后种子,换种“泰麦198”“泰麦199”等良种;株距规划、收获时间也按科学标准调整,产量自然“芝麻开花节节高”。

  “专家指导种地,一年下来,每亩多产三五百斤!”村民李伟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以前浇水、收割全凭经验来,现在都得掐着点准时干。几番改变下来,村民对科学种田的法子全都竖起大拇指——如今这里的粮食产量,已能稳定实现“吨半粮”目标。

  发展还在继续。去年,泰安久和作物研究所慕名而来,在此设立育种基地;联合社建起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购置调配20多台农机——这些设备不仅能自用,还能对外提供服务,让发展红利进一步辐射开来。

  联合办企拓新路

  尽管农业项目接连落地,但单一的产业结构始终是发展短板。为此,李士凯萌生了“开公司、拓新路”的念头。

  2022年,6个村各出资10万元,以联合社的名义成立了山东兴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并取得了工程承包资质。次年,又联合成立了山东兴通建设有限公司,正式迈入“第二产业”。

  从上任到2022年的8年间,李士凯一直为村民增收想办法,但受制于村庄的现实条件,难以施展。他曾想发挥自己的建筑专长,在东向南庄村办一家建筑公司,可拿村集体好几年的积蓄来闯荡市场,风险实在太高,在他看来,这不是担当,而是不顾后果的“押宝”和“豪赌”。总之,这一步,东向南庄村始终没敢独自迈出。

  联合党委成立后,李士凯终于有了施展的空间。在联合社运作下,建筑公司的市场风险由6个村共同承担,各村集体按照出资额的6%获取收益,这样极大“熨平”了经营风险。与此同时,建筑公司开门招工,优先选择联建村的村民,又开辟了村民增收的新路子。为帮助村民适应新岗位,公司鼓励村民增强专业技能。几年来,联建村已经有3人考取了安全员资格证,顺利入职公司;不少村民学会了电焊、工程车驾驶等技能,村庄的人力资源储备日益丰厚。

  两家公司陆续承接了多个修路项目,公司年工程额超过1500万元,年利润超过50万元,真正让村集体和村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汶阳田里兴文化

  千年膏腴地,齐鲁汶阳田。这片土地承载着深厚的农耕文明,也成了联建村发展的文化招牌。

  在2022年前后,当地企业山东森辉文旅公司开始涉足研学游业务,主打汶阳田农耕文化体验。然而,这里没有宿舍,学生无法留宿,研学“战线”短、收益低,有限的场地也制约了课程内容的丰富和体验的提升。

  转机,始于联合党委的介入。面对困境,联合党委主动牵头盘活资源:一所废弃的学校被重新修缮,一间间教室被重新设计为干净整洁的宿舍,床铺、被褥、橱柜都配置齐全。如今,这处校舍可同时容纳480名学生,彻底解决了“留不住人”的难题。6个村以联合社的名义,将校舍和闲置房屋租给山东森辉文旅公司并持有股份,联建村的集体账户上,就此多了一笔稳定的文旅收入。

  

建筑公司承接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在联合党委的推动下,周边村庄4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北极阁、肥城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等资源纷纷纳入旅游路线,村庄得以共享文旅红利,形成了“一业兴、多村旺”的良好局面。

  如今,联建村村民也有了“三重身份”:农忙时是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建设时是产业工人,到研学季又成为研学导师。多元的就业为这些传统农业村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星火东向联合党委的实践,生动印证了一个道理:以党组织融合引领资源整合,以机制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是破解乡村发展瓶颈、激活内生动力的有效路径。这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也为更多乡村提供了一份可借鉴的跨村联建方案。(李宏业 苑佳娜)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