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民营经济强大中流砥柱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山东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一直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重要支撑。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谋划让民营企业敢闯的实招硬招,着力打造稳定的政策环境、透明的法治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优良的金融环境、暖心的人文环境,推动民营经济“百花齐放、万马奔腾”。

  如今的齐鲁大地,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388.3万户,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30万户,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50家山东企业上榜;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GDP,70%以上税收,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占市场主体90%以上。

  厚植沃土风正劲,奋楫扬帆再启航。4月20日,山东高规格召开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真正重视民营企业、感情上真正贴近民营企业、行动上真正关爱民营企业,推动山东民营经济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

  ■ 策划 蒋秀慧 岳远攀

  山东一直是民营经济茁壮成长的沃土。

  在这里,创造了大量经验做法,融链固链山东模式被推向全国;培育了众多独特优势,“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均居全国第一;铸就了强大中流砥柱,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总量的98%以上,进出口和纳税总额占比均超过73%,吸纳就业人口超过80%……

  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坚持联系服务企业、优化政策供给、强化赋能增效、促进入链进群等协同发力,推动民营经济牢牢扛起全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全面提升“软环境”

  努力供给最优服务

  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为之手”。山东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在法治体系上,制定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是全国较早专门为民营经济立法的省。今年3月,经过高标准修订的《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正式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审议,做到企业需求在哪里,建章立制就延伸到哪里。

  在政策措施上,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现实性难题,每年谋划推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努力以黄金政策催生黄金效应。

  在组织领导上,充分发挥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切实以强有力的工作体系为民营企业撑腰鼓劲。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国家在政策和发展上给予民营企业大力支持,叠加疫情过后经济形势企稳回升,民营企业进入大有可为时期,更加需要以极致的服务助力发展。

  资金是民营经济发展的“血液”。山东持续优化全链条融资支持机制,出台一系列金融助企惠企政策,有效整合更广范围的优质金融资源。去年9月,召开全省小微企业担保融资促进大会,推动全年新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17.22万笔,共计558.92亿元。

  恢复和扩大消费,是服务民营企业的关键环节。2021年以来,山东连续开展“山东制造·网行天下”行动,引导骨干企业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开展“云采销”。甄选1000家以上企业的拳头产品开展“千店千品”形象提升活动,增强产品视觉品质,受众流量平均提升30%以上,产品销量提升20%以上。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山东坚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建成4万余条政策数据库,去年联合市县举办100多场大型政策宣贯会,并采用“短信+链接”“大数据画像”等方式,通过智能化匹配使政策直达388万家企业,提升了政策的知晓度和落实率,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正在加速形成。

  着力做强“排头兵”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

  企业不分大小,只要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在产业链中发挥独特作用,都是优质企业。对优质企业进行梯度培育,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帮扶,促进各类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作为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从建立培育体系到强化财政支持、再到加强人才引育,聚力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等企业培育认定,加快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大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是稳经济大盘的主力军。山东把龙头企业作为“火车头”,研究制定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链“链主”领军企业方案,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链主”龙头发挥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方面优势资源,辐射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强化本地配套。

  日前,山东正式发布2022年度省民营企业家“挂帅出征”百强榜,涵盖领军型企业家、菁英型企业家、新星型企业家三大类别,共计100人,这充分反映了山东优秀企业家云集、龙头型企业众多的生动局面。

  既要培育“参天大树”,也要推动“百花齐放”,着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态势。山东通过建立企业动态库、开展专题培训、提供融资专项服务等方式,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小巨人”企业,鼓励支持“小巨人”企业和其他各类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单项冠军企业,努力打造优质企业梯队。

  近年来,山东优质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长、群体不断壮大,涵盖“十强”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领域。目前,山东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756家,数量居全国第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企业192家,数量居全国第二;累计评出1666家省级瞪羚企业、24家省级独角兽企业。

  企业是生产力的载体,培育企业就是发展生产力。今年,山东还将深入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赋值专项行动,力争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争取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以上。

齐鲁制药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在医药领域树立了齐鲁品牌

  全力跑出“加速度”

  持续推进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抓住创新、品质、开放等关键点,逐渐发展成为强大的生力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尤须加速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在创新。山东立足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去年成功创建国家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青岛),总数达到3个,居全国前列;新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2个,均居全国第一,为强化民营经济创新力提供了强力支撑。与此同时,持续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让创新更好驱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实践证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破解“大而不强”的问题。在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早转早主动、早受益,晚转必被动、必受损。

  山东持续加力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着力把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打牢夯实。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先发优势,创新实施“工赋山东”专项行动,5G、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应用案例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9家居全国首位。海尔卡奥斯连续4年位居全国“双跨”平台第一,在全球25个工业园、122个制造中心和15个互联工厂落地,孕育出建材、房车、农业等15个行业生态,主导和参与制定31项国家、6项国际标准。

  全面推进“万名数字专员进企业”活动,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支撑平台,涌现出一大批典型应用场景。目前,山东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17.1,居全国第二;产业数字化指数80.3,居全国首位。

  把严守生态环保红线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道门槛。高标准制定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专项行动方案,聚焦粗钢、炼油、电解铝、焦化、合成氨、氯碱、轮胎等重点领域,持续整合、转移、淘汰低效产能和不达标企业,着力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绿色“指挥棒”下,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路子,正日益成为全省民营企业的内在自觉。

东明石化从一个地方“小炼油”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民营炼油企业

  聚力打造“共同体”

  积极推进入链进群

  发展民营经济不是仅靠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单兵突进”,而是需要营造联系而非割裂、完整而非局部的产业“共同体”。这其中,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命脉。

  从2021年开始,山东在全国较早探索实施“链长制”。在集中打造43条重点产业链的基础上,2022年又优选整合11条标志性产业链由省领导担任“链长”,在全省层面进行攻坚突破,统筹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

  融链固链行动是山东在实施“链长制”过程中摸索形成的名片。对民营企业来说,融链固链是发挥自身优势、打通与各类产品供应和技术研发合作的有效途径。

  2022年,省市县一体化推动实施补链强链项目343个,举办“链主”与“专精特新”企业对接活动114场,达成银行授信及供应链金融合作86项。

  今年4月,山东举办“十链万企”标志性产业链融链固链行动启动仪式,提出将开发一批融链固链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提升一批卡位入链优质企业,全年开展省级对接活动20场以上,促成企业间达成合作意向1000项以上,覆盖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

  如果说产业链是以线性思维审视和发展产业,着力强固上中下游的耦合度和韧性,那么产业集群则是以就近配套、集聚集约的方式推动产业发展,发挥“1+1 > 2”的优势。

  近些年,山东把产业集群培育作为重要抓手,在做大做强“十强”现代优势产业的大棋局中,努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雁阵型”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山东先后认定省级特色产业集群65个,集聚企业7.92万家,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2万亿元,带动社会就业245万人,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充分发挥产业园区主战场作用,以“区域集中、开发集约、产业集群”为方向,推动产业向园区聚焦、企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倾斜、改革在园区先行,促进民营经济集群发展,有效提升重点产业园区的引领作用、磁吸效应和核心竞争力。

  民营经济的功劳,不可磨灭;民营企业家的力量,不可或缺。面向未来,山东将坚决打破思想坚冰,做到企业有所呼、我必有所应,牢固树立重视、尊重和关爱企业家的鲜明导向,让“发展民营经济光荣”“服务民营企业有功”理念深入人心,努力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力量。(王茂庆 栾永强 王沛)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赵新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