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谱写山东文化“两创”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新时代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并阐发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明确提出“两创”和“四个讲清楚”重大命题。谱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篇章是广大齐鲁儿女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我们要在前期扎实工作的基础上,以更大气魄、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提档升级。
  加快学术研究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两创”理论研究水准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框架内,立足中国实际、放眼世界学术,加快推进“两创”的理论创新进程和学术研究步伐,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两创”学术研究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把握文化赋能、“两创”增效科研重心,加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系统提升应用对策研究水平。将“两创”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世界思想文化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范畴进行考察,全面理清和准确界定“两创”的基本内涵、理论性质、标准规范、执行范围和目标体系,为“两创”落地见效提供学理依据和智力支撑。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夯实“两创”发展产业基础
  顺应数字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把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做强特色文化产业、抢占产业优势链位,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国家文化公园、“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山东手造”、“黄河大集”等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特色活动为带动,深入挖掘、系统整合我省丰富文旅资源,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壮大新型旅游业态、发展智慧旅游,提升我省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推进文化企业总部建设,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发展。适应“线上经济”新消费趋势,搭建智能生活、未来商业、美食文化、旅游出行、健康生命、文创娱乐等不同文化消费场景。持续办好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提高文化消费品供给质量,高起点规划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特色商圈,扩大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范围。持续做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体系,继续做优“山东手造”“鲁剧”“鲁版图书”“山东演艺”“亲情沂蒙”等细分品牌,推动文化装备制造、文化演艺、图书出版、影视动漫、创意设计等重点行业领域再打造一批全国知名文化品牌,形成“齐鲁创造”文化品牌矩阵。
  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明确“两创”发展任务导向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贯穿到思想教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道德养成全过程,加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相结合。在文旅规划、设施建设和项目运营过程中,将人民生产生活需求作为建设重要的切入点和着眼点,深入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精品工程,增强以“黄河大集”为标志的民俗文化展示体验,推进乡村景区化和景区生活化建设,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旅融合新场景、新标杆。充分释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综合带动效应,将其作为文旅行业提质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有力抓手。建立起大联动、大格局、大项目引领大融合、大投资、大发展的有效机制,推动我省文化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从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从传统模式向新兴业态转变。优化城乡和区域文化资源配置,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城乡均衡协调的文化发展空间格局,促进我省文化建设更平衡更充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为民心工程、暖心工程、富民工程。

鲁源新村书房

  面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拓展“两创”国际视野
  创新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提升论坛能级层次,放大论坛效应。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注重发挥民间社团和典型人物的影响带动作用和组织协调能力,广泛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和贸易平台,拓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渠道和路径。紧跟世界信息化发展变化格局,以互联网思维把握当前信息传播移动化、社交化的趋势,充分运用新技术和新应用,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开拓新的互动方式、搭建新的沟通渠道,快速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在正确解读和精准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的基础上,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海外民众的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创意和创新的能力,及时调整生产流程、完善产品结构、创新产品形态,满足海外用户多元化、分众化的文化需求。
  注重归纳总结,打造可复制能推广的“两创”山东样板
  首先是点亮。全省各地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路,全面梳理、系统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山东模式,探索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各具特色、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其次是激活。依托国家公园、“四廊一线”、四大传统文化片区等国家和省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推动,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分梯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串珠成线,由点及面,逐渐形成一批有利于文化发展、契合群众期盼、富有山东特色的模式和路径,使我省“两创”工作推进更实、成色更足。再者是提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在探索打造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严格的界限,不要求整齐划一、动作齐整,边实践、边深化、边改良、边提升,以实招、真招、硬招推进“两创”工作落实落地。
  加快推进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两创”人才保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内优外引的模式,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靶向定制专属课程,促进学历教育与创意能力培养相结合,实现传授知识与树立创新意识有机结合,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两创”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模式。采取靶向引才、柔性引才机制,面向全球遴选引进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同时,通过建立“智库”、咨询委员会等形式,选聘一批国内外顶尖人才担任顾问。大力推行人事代理,对社会公认、专家认可、事业需要的特殊人才要打破学历等限制,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加快人才治理体系建设。改进人才支持方式,突出市场导向,完善文化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稳定、有效的留才育才机制。以人才引育为抓手,建立“顶层立事、以事找人、人随事走、事成人就”人才工作机制。(许东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孟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