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创” 十年华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山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深耕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创新,文化“两创”工作进展不断加速、层级不断跃升。
  挖掘中华文化时代价值
  ——文化“两创”清源疏流

  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围绕创新挖掘阐发,全面加强齐鲁文化研究阐释,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深入推进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建设,创新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中心,与教育部共同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出版《中国字·中国人》《自信的理由》《讲清楚“四个讲清楚”》《经典背后》等重点读物,在中央“三报一刊”刊发文章数量居全国前列。
  以“山东文脉”工程为抓手,深入挖掘齐鲁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研究,举办泰山国际文化论坛、文化“两创”座谈会、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国内首次出版发行1816册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版本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等重点单位馆藏收录。启动编纂6000多种、13亿字的大型文献《齐鲁文库》,“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复制回归珍稀汉籍1600余种,立起新时代山东的“文化泰山”。
  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民族歌剧《沂蒙山》获各类奖项“大满贯”,40余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深入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内涵式建设,联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6所一流院校共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挂牌成立多家分中心和研究基地,打造多方参与、高端开放的学术研究平台。
  打造文化体验新模式
  ——文化“两创”可触可摸

  建设曲阜、淄潍、泰山、崂山昆嵛山四大传统文化片区和沂蒙、胶东、渤海、鲁西四大红色文化片区,加快推进鲁源小镇、崂山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出《管子》《晏子春秋》《大道崂山》等一批重量级研究成果,打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昌邑模式”等一批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典范。
  突出可看可玩可体验,抓好文化体验廊道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文化“两创”和美德山东、信用山东建设等“十大展示带”,培育“沿着黄河遇见海”“鲁风运河”“仙境海岸”等特色文旅品牌,融合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联通遗址遗迹、古城古镇古村等节点,构建大众化生活化文化旅游新场景。
  坚持保护第一,加强活化利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推进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全面启动全省中小博物馆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海岱考古”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三孔”、泰山、大运河、齐长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大汶口、鲁国故城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跋山遗址、稷下学宫遗址等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入选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推进新时代美德山东建设
  ——文化“两创”融入日常生活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风化俗,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落在平常,提升“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形象,精神文明蔚然成风。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融通,在全社会大力倡树“自律助人、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出版《如此生活》大众读本,开展系列读书会、分享会、培训会,选树发布“齐鲁诚信之星”,推出一批诚信文化品牌,因地制宜建设美德街区、美德公园、美德基地等生活场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同频共振。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全环境立德树人,在全国率先实现大中小学全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组织编纂优秀传统文化原创少儿绘本、中医药文化读本、红色文化青少年读物。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举办“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打造“国学小名士”“齐鲁文化大会”“中国礼·中国乐”等综艺节目,在文化传承中涵育时代新人。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加强文明实践展示带(区)、综合体建设,项目化推进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五为”志愿服务。广泛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一体推进美德山东、信用山东建设,制定《关于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的意见》,完善美德激励嘉许机制,推动美德山东与信用山东相互赋能。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倡导婚、丧、寿、节等新礼仪,巩固良好社会风尚。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两创”取得实效

  立足文化资源大省优势,把文化“两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着眼振兴中华传统工艺,深入实施“山东手造”工程。高标准打造5万平方米的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推出100家“山东手造”优选企业及100家提名企业,建成“山东手造”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推动“山东手造”进高速服务区、景区、商超、酒店、非遗工坊,推出“手造”主题研学线路,构建形成集产销、研发、宣传、展示体验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驶向数字文化产业“蓝海”。着眼文化科技融合,实施“数字文化”工程,培育壮大网络视听产业、沉浸式光影秀等行业,在全国首次聚焦数字文化召开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组建黄河九省区视听合作发展协作体,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泰山新闻出版小镇等基地形成规模,国家“区块链+版权”创新应用试点扎实推进,文化领域的“山东智造”正加速形成全产业链。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眼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学游、休闲游、文化深度体验游项目,实施“畅游齐鲁 乐享生活”主题旅游年活动,高水平举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持续推出四季、假期、周末三大系列产品,开发生态养生、田园休闲、滨海度假等休闲产品。开展“群众演群众看”情景小剧、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活动,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中外嘉宾在曲阜鲁源小镇参观考察

  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文化“两创”尽展山东形象

  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整合媒体资源优势,立体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构建交流互鉴高端平台,高水平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创新打造“主论坛+N场分论坛+系列文化体验”举办体系,开展主旨演讲、高端对话、高端访谈等研讨交流,举办古典文明论坛、版权赋能论坛、儒学高峰论坛等系列分论坛,推出“可参观”“可视听”“可体验”“可携带”等文化体验活动,让世界更好认识山东、了解中国。
  培育打造黄河文化论坛、红色文化论坛等论坛品牌,举办泰国中华儒学研究论坛、孔子—亚里士多德21世纪伦理学术论坛等海外交流活动,形成强大叠加声势,国际人文交流更加深入广泛。
  着力加强全媒体传播,与中央主流媒体、重点网络媒体、头部商业平台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聚合省市县媒体建立“一键统发”机制,构建智能化媒体传播力评价体系。建立“中央媒体+省市县媒体+海外媒体+商业平台”立体化传播渠道,开设大型传统文化融合专栏《诗词山东》,打造推出文化自媒体IP《苏小妹》《黄河文化大会》等优质融媒产品。
  开展“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融合宣传推介,打好“主题报道+新媒体推介+线下展示”组合拳,向世界展示“好客是真情、好品凭厚道”的新时代山东形象。
  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国际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五友”外宣,建立“中华文化之角·尼山书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海外分中心、海外孔子学堂等传播阵地,高标准打造“视听山东”“文化山东”“走读山东”系列项目,实施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计划,加快山东文化标识推选推广、转化利用,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章。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山东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扛牢文化使命,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东力量。(闻化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孟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