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村党组织书记的角色,从来不仅仅是“村干部”那么简单。他们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是老百姓眼里的“当家人”。今天,面对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农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村党组织书记?答案或许就在各地那些敢闯敢干、善作善成的村党组织书记身上。
山东的农村,有的依山、有的傍水,有的产业兴旺、有的仍在爬坡过坎。面对不同实际,需要做好因地制宜文章。
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朱村党支部书记刘怀富从一粒石榴籽上动脑筋,改良石榴老品种,培育石榴盆景,一产连二产接三产,让朱村这棵“老石榴树”发出产业新芽。
村庄产业发展不是人家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而要看条件、禀赋,从自己的优势领域着力。不能搞一拥而上的“大呼隆”,而要下步步考量的“精准棋”,像朱村,其石榴产业背后就有千年历史传统在支撑。
郯城县花园镇刘湖村的“五色米”产业则背靠博士团队。刘湖村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总人口不足2000人,却走出了17位博士。村党支部书记刘全启凭借人才名片,打造博士巷,联系在外人才为村庄发展赋能,发展特色产业。如今,刘湖村的“五色米”产业已带动12个村走上致富路。
过去,一些村党组织书记满足于“看家护院”,工作停留在上传下达,村庄多年“山河依旧”。今天,我们需要的是敢闯敢试的“创业型”书记。村党组织书记的肩上,扛着的是全村人的希望。朱村、刘湖村的发展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守摊子”, 必须敢啃“硬骨头”,能解“挠头事”,有扛得起担子的“硬肩膀”。
当好“当家人”,还得有“拢得住人心”的暖情怀。村党组织书记离群众最近,也最该懂群众的心。临邑县临南镇旭升新村党支部书记吴金松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吃着百家饭长大的,他知道乡亲们需要的是什么、反感的是什么。开“拉家常大会”,村里的工作村民当面问、当面评;怕村民走夜路不方便,安装路灯照得村里亮堂堂……
村党组织书记不是官,而是老百姓的服务员。要像吴金松书记一样,把心交给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只有真正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有“守得住底线”的正作风,才能赢得信任、凝聚合力。说白了,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岗位,既考验能力,更检验初心。
今天,村庄需要什么样的“当家人”?
需要敢闯敢试的“实干家”,需要心系群众的“贴心人”,需要带领群众过好日子的“正派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担当作为的“当家人”。担当作为,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一字一词落笔成章,却往往需要下大力气,必须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本刊记者 杨书云)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