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鲁南铁道线上的一支抗日武装,微山岛是其后方根据地和活动区域。
微山岛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内陆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战略条件。全岛四面环水,西高东低,70%的丘陵面积和百里芦苇荡构成多层隐蔽屏障,形成天然防御体系,不仅有利于观察敌情和建立防御阵地,而且为游击队员们采用灵活战术开展伏击等创造了条件。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鲁南、华中地区开辟了一条红色秘密交通线。因微山湖区水路与陆路交织,这里成为秘密交通线上的咽喉要道,为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保障。
在这条交通线上,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等抗日武装相互配合,完成了护送干部、输送物资、传递情报等重大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微山县,一片湖、一座岛成了当地的“红色名片”——这里曾是铁道游击队的后方根据地。
晨雾中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高耸如帆,寻着台阶拾级而上,几名退伍军人正站在碑前合影。他们挺直脊梁,神情庄严。按下快门的那一瞬,仿佛时光也被按下了倒流键——
一把土琵琶弹新声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将微山岛的红色故事唱响全国,也把人们的思绪引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微山岛西端的沟南村中,矗立着一棵千年古槐树。它曾作为“信号树”和“祈福树”,成为与游击队员们并肩作战的“战友”。在战斗间隙,游击队员曾在此弹唱,因此,土琵琶也被视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游击队不畏艰难的革命意志。
如今,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中仍完好保留着当年游击队队员弹奏过的土琵琶。琴体由梧桐木做成,琴身的两根弦和七个品组合在一起,好似火车轨道。
岛上有一位姚师傅会制作土琵琶,他一干就是20年。“土琵琶的制作分为选材、拓版、风干、雕刻、组装、抛光、上漆、调试等十几道工序。”他介绍道,仅风干这一步骤就需要3至4年时间,但凡木材有一点潮湿,土琵琶就难以发声,而放置时间越久,琴韵则越浓。
姚师傅将琴头改为荷花造型,既彰显了微山湖“中国荷都”的美誉,也体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微山岛上,土琵琶元素随处可见。比如,在古留村的土琵琶工坊中,数十把土琵琶可供高校学子和游客观赏体验,让大家在此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与传承的不易。在杨村党群服务中心也摆着一把土琵琶,潜移默化地在游客记忆中留下难忘一音。夜晚的大官码头亮起灯光,与湖面倒影组成“水中琵琶”,湖水荡漾“拨动”起“琴弦”,将微山岛的生活奏得更有滋味。这一把把“土琵琶”,把红色记忆谱成了新时代的交响曲……
一枚鱼钩化锦鳞
在抗日战争时期,微山湖区的鱼钩是制敌的武器。
鱼钩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组合在一起便成为“只能进不能出”的水下“迷魂阵”。当日军乘汽艇进攻湖区时,螺旋桨容易被湖中的水草、麻绳等缠住,导致汽艇动弹不得。日军被迫弃船涉水,便踏入了预设的“鱼钩阵”中。被钩住的敌军越疼越挣扎,越是挣扎则钩子嵌入越深,无法逃脱。
昔日抗敌利器遍布的湖区,如今成了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
殊不知,微山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节点,过去,这里“靠湖吃湖”,曾面临着养殖无序、过度捕捞等问题。
“靠湖吃湖”走不通,“养湖用湖”才是硬道理。
现在,微山县聚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创新“三池两坝”池塘生态化改造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渔业发展的双赢,拥有鱼类78种、水生经济植物74种。
加快培育现代渔业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和人才助力。在微山县现代渔业产业园的车间里,机器人在养殖池间来回穿梭,负责自动投喂和自动巡检工作,新开发的智慧渔业数字人“小微”,为渔业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助推微山湖乌鳢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选育加速跑。
近年来,微山湖渔湖产品的口碑越叫越响,微山县现代渔业产业园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
从抗战时期摆“鱼钩阵”的军事阵法到当代生态保护的实践探索,从“智慧战场”到“智慧渔场”的转型,微山儿女一直在奋勇前行。
一叶小船载使命
薄雾笼罩的湖面上,一叶小船正缓缓驶来。霎时,枪声四起,炮火连天,“游击队员”与“日军”在岸边展开激烈搏杀。不多时,观众席爆发出阵阵惊呼——这不是抗日战场,而是微山岛景区每日上演的《芦荡烽火》实景剧现场。
时光倒流几十载,一艘艘小船先后秘密承载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1000余名党的领导干部安全往返延安,圆满完成了它们的“使命”。1942年,刘少奇同志乘船途经微山湖去往延安。在这里,面对乡亲们真挚滚烫的热情,他感动不已,多次强调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关心群众生活。后来,鲁南军区组建鲁南独立支队,帮助渔民发展生产。这条秘密交通线不仅是战略联结线,也是象征军民团结的“连心线”。
如今硝烟散尽,微山岛的红色故事还在不断上演。在《芦荡烽火》中,设有互动环节,当饰演汉奸的演员走向观众席时,游客每每都会大骂“狗汉奸”。通过对红色历史的创新性表达,这场“红色教育”在此刻完成了闭环。
80多年前,杨村曾是“血战微山岛”战役的首战之地和主战场。在杨村红色展馆中,陈列着村民们自发捐赠的老物件,其中,有两根烧焦的木棍,这是村民的房子在经历日军炮火攻击后仅剩的残骸,它们的存在就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此外,村民还积极拓展民宿经营、餐饮服务等业务,让闲置房舍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4年,微山湖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442万人次,营收4.59亿元。“发展红色文旅要抓好看头、玩头、吃头、念头,让游客有体验感、幸福感、回味感,这也是微山岛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理念。”杨村党支部书记殷昭祥说。
历史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而铭记历史则是开创未来的必修课。曾经战火纷飞的微山岛,如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其中,变的是岁月流转,不变的是齐鲁儿女建设美好家园的壮志与传承红色精神的初心。(记者 任昕琪)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李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