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东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昔日革命摇篮成为红色旅游好去处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0日讯 同样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山东还通过文旅结合,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寿光巨淀湖不仅风景秀丽,还是“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的革命摇篮,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红色旅游的好去处。

  五一小长假,寿光巨淀湖微风拂面,岸边绿树成荫,让游客感到十分惬意。

  “挺好的,比较适合带家里孩子、老人一起来玩一玩。”游客范光彩说。

  风光秀丽的巨淀湖曾是一片盐碱地,遍地芦苇荡,孕育了山东多支抗日武装力量。方圆10公里的巨淀湖,是山东三大革命老区之一,在这里诞生了山东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还涌现出了8支队、陈毅担架连等革命队伍,其中最为著名的八支队,打响了鲁东抗日第一枪。

  1937年7月中旬,中共山东省委召开会议,决定组织抗日游击队,实行全面抗战。潍坊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民众响应号召。起义的组织者之一——马保三,跑了几十个村庄,组成了一支80多人的“抗敌后援队”。

  马保三之孙马家训告诉记者:“这个屋历史上是我爷爷结婚的地方,拉起部队以后住过部队,当过枪械库。当时我爷爷把家里所有的壮年男人都带去当兵走了,后来我姑父也当兵也都去了,后来我姑父他弟兄俩都牺牲了。”

  1937年11月上旬,声震渤海平原的牛头镇起义在巨淀湖畔发动。随后,这支抗日队伍挺进胶东,回师邹平、长山,转战沂蒙,驰骋鲁中南,立下赫赫战功。寿光独立团等多支力量,在山东抗战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者了解到,在抗战时期巨淀湖遍地生长的芦苇为革命队伍的隐蔽和反击提供了天然屏障,而如今在牛头镇村人们灵巧的双手中,这些芦苇又变成了一件件工艺品和艺术品,成为当地经济来源之一。

  寿光市牛头镇村党总支委员、村委委员朱萍介绍:“2017年草编进村,带动了周边8个镇的10多个村庄,1000多名老年人加入到草编队伍中来,每年每个老年人的收益大约在五六千块钱,我们的村集体每年收益是8万7千多元。”

  依托红色资源与湖区生态景观,当地文旅融合,把巨淀湖畔打造成了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

  山东巨淀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树敏告诉记者:“景区通过对马保三故居、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在一块,现在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

  闪电新闻记者 高杰 李纪 李涛 寿光台 报道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