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近日,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淄博市临淄区“齐天乐”大舞台入选中国文联“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活动项目品牌化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送文艺”变“种文艺”
为推动文化强区建设,促进文艺繁荣发展,临淄区“齐天乐”大舞台整合现有百姓大舞台、党员活动室、文化大院、社区综合文化中心等,充分调动各直属协会及会员、镇街文联及镇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掘、盘活、整合文艺资源,积极探索,逐步实现把“送文艺”变“种文艺”。
目前,全区成立了朱台镇戏曲协会、稷下街道徐家村书画协会、金岭回族镇摄影协会、皇城镇作家协会等50余支文艺协会,将辖区内各类文艺人才、群众性文艺团队等更好地聚合在一起,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文艺队伍。
据了解,临淄区每两年对书法、美术等10个门类优秀作品进行奖励,每两年评选一届德艺双馨文学艺术工作者,评选出40名德艺双馨文学艺术工作者。同时加大对文联支持保障力度,对年度举办齐文化节等重大文艺活动和取得突出艺术成就的文艺团体、协会和艺术家提供资金扶持,把强投入作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
其中,组织开展的“印象齐都”“大美临淄·山水齐陵”摄影大赛,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举办了首届中国“齐文化成语典故”陶瓷艺术大奖赛、“齐乐梨园”戏曲票友大赛、“乐舞临淄”舞蹈大赛、“齐风雅韵”器乐大赛,参与人数达20万人。这些活动,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春天发动,夏天大赛,秋天展示,冬天整训,进一步丰富了“齐天乐”大舞台文化品牌的广度、深度和厚度。
从“网格化”
到“创造性转化”
为聚合辖区内各类文艺人才、群众性文艺团队等,打造不落幕的大舞台,临淄区文联推行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志愿服务人才库,引领志愿者成长成才。并对优秀文艺人才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通过举办培训班、采风等方式,让文艺工作者外出交流学习,开拓视野。魏思孝、郝炜华、曹新刚、窦强、崔子虎等优秀文艺人才,先后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一大批含金量极高的文艺奖项,进一步推动了文艺创作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枢纽统筹作用的同时,临淄区还针对群众实际需求,从组织领导、队伍建设、项目培育、规范管理、激励保障五个方面不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依托9家文艺家协会,目前全区已成立1232支志愿服务队伍。实践活动深入人心,“齐天乐”大舞台广受欢迎,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切实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从“品牌”到“样板”
为给全区志愿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临淄区打造了“互联网+文明实践”新模式。通过“临淄云”平台,实现志愿服务网上发起、招募、选择、认定、记录等功能,将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干部群众全部纳入志愿者管理,群众点单,镇街文联派单,协会接单,贴民心达民意,服务更精准。2019年,临淄区文联通过文明实践云平台,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场次,参加活动人员1000余人次,服务群众7000余人,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实践中,临淄区文联充分调动各直属协会及会员、镇街文联及镇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结合当地特色和优势,创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炼乡土素材,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全国唯一一个由村完整保护下来的剧种《鹧鸪戏》的起源地朱台镇建立了戏曲协会分会;金岭回族镇文联依托盖德尔节这一平台,建立摄影协会分会;皇城镇以打造玫瑰特色小镇项目为载体,连续三年举办鲁中地区百名摄影家、作家“玫瑰之约·田园皇城”采风行活动……
同时借助齐文化节官网、微信、抖音等宣传媒介推介临淄区文学艺术发展成果和文艺活动,与此同时利用谐音为“拨一拨就灵”的“81890”民生服务热线实现了文艺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精准对接,满足了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了文明志愿服务的质量和“粘性”。
近年来,临淄区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整合资源、建好队伍、夯实平台、提升效能,发挥“齐天乐”大舞台品牌优势,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文联组织全覆盖,打造了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建设、常态化运行、项目化推进的“临淄样板”。
临淄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认真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加快推进文艺志愿服务工作向社会化发展、制度化建设、项目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目标迈进,让更多群众享受文艺繁荣发展的新成果,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全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