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菏泽市单县:“乡村夜话”拉出乡村治理新思路

  一壶清茶 一张方桌 干部群众团团坐

  单县:“乡村夜话”拉出乡村治理新思路

  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农村基层治理怎么抓?2018年初,位于经济欠发达鲁西南地区的菏泽市单县,先后在龙王庙镇刘土城村、高老家乡张武楼村开展了“乡村夜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是由镇村干部组织村民利用晚饭后的时间,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村内具体事务,拉呱说事,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座谈会模式。经过2年多的实践探索,单县“乡村夜话”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流程。

  单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孟皓介绍,在开展“乡村夜话”之前,由党员、干部、街长面向村民征求意见,整理后报村党支部讨论,确定议题和时间,并下发通知,居民也可以现场提问题,共同讨论。在现场,村干部介绍上次“乡村夜话”反映问题的落实情况,并介绍本次“乡村夜话”议题,然后群众议事,最后村干部总结,并通过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志愿热线,向相关单位转交涉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悉,自2018年刘土城村尝试每月开展一次“乡村夜话”活动以来,单县相继在全县22个乡镇(街道)502个村全面推广开展“乡村夜话”活动。截至目前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000多件,解决5200多件,仅刘土城村就征集意见诉求近300条,其中207件得到落实,形成制度文件2个。

  “如何号召村民抵制婚丧宴请大操大办”“如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每个问题都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村民都有话可说。群众提问题提建议,干部答疑解惑化解矛盾落实推进,村里能办的事当场拍板,办不了的上报乡镇政府。镇里成立议事协调会,明确专人明确时限,快速跟进落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乡村夜话’开在晚上,村民参会时间有保障。讨论的内容都和村民利益息息相关,大家都乐于参与。召会的地点就在村民日常闲聊聚集的广场,一张方桌、一壶清茶,几只马扎,干部群众围坐一起,没有台上台下的距离感,大家一点也不拘束,说事拉呱很轻松。”孟皓说,“乡村夜话”倡导各抒己见,自由发言,氛围像“唠家常”,村民由“单向听”变“对口说”,由“被动知”变“主动做”,村民有了话语权,有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为村集体事业发展出谋献策的积极性。同时,“乡村夜话”改变了以往干部坐台上,群众在台下的会议形式,无形中拉近了干群关系。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慧丽认为,单县在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下,探索出以农村垃圾分类、孝善敬老饺子宴、乡村夜话、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以及敬老互助合作社5项活动为载体的经验,取得明显成效。

  单县以垃圾分类作为环境综合治理的突破口,以孝善敬老饺子宴为抓手来抓精神文明建设。搞垃圾分类需要人人动手,家家落实,而饺子宴也需要有人积极参与捐款并自觉践行认领制,这都需要既能动员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更能解决思想问题的全面深入宣传。于是,就要借助“乡村夜话”,需要干群“面对面”“零距离”交流,以此提高全村党员和群众的担当精神、主人翁意识、参与热情和干劲。 (耿雪凌 谢丽)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