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基层宣讲工作法④ “乡村故事会”宣讲工作法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和山东省委部署要求,山东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地探索适合本地区、本领域特点的宣讲方式,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工作方法和品牌。为推动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迈上新台阶,省委讲师团推出系列宣讲工作法,供学习参考。

  “乡村故事会”宣讲工作法

  中共胶州市委宣传部

  背景概述

  近年来,青岛胶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重要指示要求,抓住“讲好身边故事、留住美丽乡愁”这一实招,按照“组织架构四级联动、典型故事精准挖掘、宣讲成员精心培育、创新载体入脑入心”的思路,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化身边人,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俗易懂地送到群众中间,推动乡村文化实现繁荣发展。先后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宣讲活动1900余场,受众达30万余人次,以小见大、以情动人,激发了群众共鸣,道出了百姓心声,营造了“党委搭台百姓宣讲、创新载体理论唱戏、文化振兴群众受益”的新局面。201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在胶州市召开全省百姓宣讲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胶州市“身边人讲身边事”百姓宣讲活动典型经验。

  具体做法

  基层理论宣讲作为党的理论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着“培养主讲难、集聚听众难、入脑入心难”的难题,直接影响理论宣讲的效果。胶州市充分运用百姓宣讲“门槛低、传播快、覆盖广、效果好”的特点,创新“身边人讲身边事”宣讲活动载体,激活了理论宣讲的“一池春水”。

  一、组织发动坚持“试点”与“推广”相结合,四级联动开展宣讲

  系统高效的组织架构是开展好理论宣讲的基础,千斤重担大家挑、四级联动聚合力更能激发群众参与理论宣讲的主观能动性。在市级层面,制定印发《关于深入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宣讲活动的工作方案》,配套财政资金180余万元,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在镇办层面,采取先试点总结、再逐步推广的办法,成熟一个再推广一个,创新先行村与后进村结对宣讲模式,发挥“1+1>2”的效果,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管区层面,根据既定的宣讲活动计划安排,统筹组织模拟宣讲和正式宣讲活动,并对宣讲情况进行督导,确保每次宣讲皆精品。在村居层面,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做好组织听众、编排故事、组织宣讲、档案整理等基础性流程性工作。

  

百姓宣讲员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二、宣讲题材坚持“故事”与“道理”相结合,深入挖掘身边故事

  每一个乡村故事都是时代发展的缩影,与“高大全”的英雄典型相比,身边人更可亲、身边事更可信、身边榜样更可学。胶州市以中华传统文化强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本、以新时代新思想铸魂,深入基层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座谈的形式,引导群众讲出心底声音、吐露真实感情、激发内心共鸣。通过听取群众说变迁、话成就、谈感受,重点挖掘和梳理爱党爱国、发展变迁、家风村风、道德模范、创业创富等典型故事900余个。在这些蕴含着浓郁乡贤文化、乡土气息、乡愁情结的“小故事”中,有机“植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入时代发展元素等“大道理”,凝练成一篇篇优秀讲稿。其中60余篇优秀讲稿编入《大美胶州讲起来》出版。

  三、宣讲主体坚持“草根”与“专业”相结合,精心培育宣讲员

  时代在发展变迁,受众特点也在不断变化,单纯的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已经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着眼于发掘“草根”潜力,放手发动群众身边的人、亲身经历的人、德高望重的人,重点从老党员、老教师、道德模范、致富能手等选拔宣讲员近2000名,指导其发挥来自基层、源自生活、最接地气的优势,用通俗易懂的“土话”“大白话”说事拉理儿,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入“寻常百姓家”。着眼于培养“专业”素养,全市选派67支庄户剧团和邻里艺术团的1000余名文艺工作者进村担任宣讲指导员,对口指导、精心培育选拔出来的宣讲员,引导宣讲员提升理论落基层、打通微循环、宣讲常态化的综合能力,将其培育成理论宣讲中坚力量,彻底打通理论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四、宣讲形式坚持“讲台”与“舞台”相结合,创新多元化载体

  过去台上激情澎湃、台下一头雾水,现在台上热火朝天、台下掌声雷动,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理论宣讲载体的创新。胶州市将“讲台”上的讲、演、唱、谈等表达方式,与“舞台”上的快板、小品、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深度融合,通过“N+宣讲会”的模式,依托“三会一课”、基层民主活动日、“纳凉故事会”和农贸大集等多种群众日常生活载体,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这种多元化的宣讲形式不设置讲桌,宣讲员可以围绕宣讲主题尽情发挥、直接与受众进行现场互动,彻底打破传统宣讲的空间距离感和心灵距离感。针对不同年龄段受众选取老少咸宜的宣讲形式,如老年受众喜欢看戏曲、快板等传统艺术形式,宣讲员就通过演唱、说书的形式表演出来。成年受众爱看相声、小品等现代艺术形式,宣讲员就通过讲段子、讲故事的形式表演出来。不断提升理论宣讲的感染力,让理论宣讲彻底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身边人讲身边事”故事会

  明显成效

  一是营造了爱党感恩的和谐氛围。用“家常话”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引导群众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潜移默化地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全市共有6万余户家庭创成“五好文明家庭”,其中省级文明家庭和青岛市级文明家庭分别达3户和10户,“最美胶州人”典型库达到780人,先后有4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山东好人榜”,爱党感恩的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二是打造了魅力四射的宣讲品牌。从田间地头到村头院落,从文体广场到媒体平台,有百姓宣讲员登台宣讲,有公众媒体现场同期声,上架天线、下接地气,逐渐成为群众身边的耀眼品牌,成为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线。先后在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设专刊专栏,发布活动信息720余条,点击量达20余万,逐步打造“指尖上”的宣讲品牌。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青岛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先后在胶州召开现场会,宣传推广“身边人讲身边事”相关经验做法。

  三是密切了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从挖掘群众身边的正能量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到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党员干部总是奔波在理论宣讲第一线,将理论宣讲和知情解忧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理念。

  有益启示

  一、强劲组织保障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胶州市按照“试点先行,分层推进,稳步提升”的原则,通过现场督导、观摩学习等方式,强化正向激励、落实政策保障,市、镇办、管区和村居四级联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实践证明,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建立起系统高效的组织运行架构,把强劲的组织力转化为留住美丽乡愁、根植文化血脉、弘扬时代新风的不竭动力。

  二、放手发动群众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必然选择。胶州市精准定位广大群众既是受众主体也是传播主体的内在联系,激发草根群众的主体力量和无限潜力,把群众培养成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宣讲员,成为其他宣讲形式无法比拟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宣讲必须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惠及群众,才能激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进而实现“靶向式”宣讲的实际效果。

  三、挖掘典型故事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选择。胶州市找准小话题与大主题、小故事与大背景、小切口与大内涵之间的切入点,用平凡的故事情节抓住受众心理,以具体的细节描述传递渲染气氛,成功吸引了群众的关注、引起了社会的共鸣。实践证明,单纯地用“大道理”讲发展、从宏观层面谈变化是行不通的,只有用身边故事传播正能量,才能在新形势下激发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蕴含的无穷力量。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