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威海推进精致城市建设,连续五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这里,把幸福感“置顶”朋友圈
12月20日,“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论坛”在上海举行,威海再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市),这也是威海连续五年荣登这一榜单。
威海的幸福从何而来?
近年来,威海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把人民城市理念落实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努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如今,幸福不仅是威海的符号和名片,更转化为产业升级、活力迸发的发展机遇,体现在每一个熨帖舒适、温暖人心的民生细节里。
经济活力充沛,幸福更增底气
幸福的城市,首先得是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
国内首创的大水深抗流强深海铺缆机器人、首次突破ROV耐高压的深海3500米悬浮作业机器人……作为国内首家实现深海机器人自主国产化的高科技企业,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产品推陈出新,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60%。
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产品推陈出新,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60%。
今年,威海深入整合各类科研资源,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延链强链、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3.01%,稳居全省第一。
搬来威海后,山东威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0分钟就能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生产成本平均降低20%。随着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已有包括威鸿医疗在内的200多家企业落户。
威海大力实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优做强八大产业集群。今年以来,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入选2024中国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百强榜,海洋科创硅谷入选全省场景创新引领区,乳山市海上风电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上榜2024年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在对外经贸合作上,威海持续开拓非洲、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已有620余家企业与非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全年对非出口将创历史最高纪录。
创新平台升级扩能,经贸合作稳中提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文旅消费亮点频现……威海一系列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正转化为幸福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生实事落地,幸福更有温度
幸福不仅体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也洋溢在温暖人心的民生实事里。
威海高区金海滩花园小区内,停车位整齐划一,道路宽敞平坦,各种健身器材上新……“小区清清亮亮,住得真舒心!”提起今年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居民赵诗洁赞不绝口。
今年,威海推出老旧小区改造、市区路网优化等20项民生实事和15项补短板事项,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今年,威海推出老旧小区改造、市区路网优化等20项民生实事和15项补短板事项,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身为一名全职“宝妈”,市民王丽丽今年在“社区微业”的带动下,有了手工编织的副业,每月至少多赚500元。她将最真切的感受“置顶”在朋友圈——“幸福的城市,成事的幸福”。
聚焦就业这一最基本的民生,威海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促进活动,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100个,建成基层就业服务网点339个。
家门口更有“医靠”。今年,威海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级卫生室医保门诊报销服务,推动122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现门诊统筹结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
文化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威海深化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建设,举办第三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威海分会场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2万余场。
一连串的民生“大礼包”,让每位市民都能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中感受城市发展的温暖与美好。
建设全龄友好城市,幸福更添质感
幸福的城市,是一座为所有年龄段的人提供友好服务和支持的城市。
每天,在鲸园文体公园标志性的“鲸鱼城堡”里,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穿梭其间,攀爬跳跃。不远处休闲步道上,大人们自在漫步,享受悠闲时光。自建成以来,这里成为一处可满足全龄需求的乐园。
鲸园文体公园内,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穿梭其间,攀爬跳跃。
今年,威海全面回应各年龄群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积极推动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和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三城联创”,探索建设全龄友好城市。
从“1米高度”视角探索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威海持续推进8大领域适儿化改造,累计建成儿童友好空间297处,266处口袋公园、94处综合公园实现儿童活动设施全覆盖。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状态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威海定期更新发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多领域、多维度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全市建设老年餐桌1094处,覆盖1390个村居,建立全省首个市级便民服务呼叫平台,养老机构社会化率达95%以上。
威海集聚11所高等院校、501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等创新资源,打造“英创会”、“威海人才·遇见未来”等人才品牌,推出“旅游+就业”融合发展计划,为青年在威海施展抱负、创业奋斗提供广阔平台。
让孩子欢乐成长、青年奋力逐梦、老人安享乐居,“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新内涵正持续更新。(记者 胡伟 陶相银 通讯员 匙亮 李文思)
人民幸福是永恒追求——青岛连续5年上榜 “最具幸福感城市”
12月20日,由《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论坛在上海市举行,现场发布了“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青岛入选“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榜单,这是青岛连续5年进入这一榜单。
“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已成功举办18届。本年度调查推选活动以“改革创新,让城市生活更幸福”为主题,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策部署,以城市居民为参与主体,聚焦共建人民城市、共创幸福生活,对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行调查分析,展现中国城市增进民生福祉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绩。
推开“幸福之门”,青岛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进“幸福会客厅”并成为“常驻嘉宾”?
青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方面出实策、亮实招、谋实效,以高质量发展引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今年前三季度,青岛生产总值达到12399.1亿元,同比增长5.6%,市民幸福生活的经济基础更加坚实。
如今,新质生产力成为城市发展新动能。今年以来,青岛市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素资源保障二十条措施,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城乡更协调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00个。聚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成立由青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迭代升级全市营商环境综合性政策文件至4.0版,推出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要素保障、政务服务等6大类200余项涉企政策措施,着力解决经营主体关心的突出问题,推动青岛营商环境在全国第一方阵持续进位争先。
城市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幸福是青岛的永恒追求。今年以来,青岛从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开展民生领域集中攻坚行动,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今年前三季度,民生支出867.2亿元,占财政支出超过七成,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办事更加省心,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城市幸福成色不断提升。
就业是民生之根本,青岛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制定新一轮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促就业等政策措施,稳就业扩岗位。教育工作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工程,青岛不断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2所,推动续建完工42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1所。医疗保障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保障,截至8月底,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34.10万人,同比增加6.14万人。城市空间“微更新”改造,是群众家门口的“民生工程”,青岛今年实施100处城市空间“微更新”改造,统筹开展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等工作,截至10月底,开工改造老旧小区433个,其中323个已完工;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开工,7个回迁安置项目已完成回迁;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9.13万户。
“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称号激励着青岛在各方面都要力争前列,青岛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精彩蝶变,既让市民群众的幸福感与日俱增,也让市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有了新的更多的期许。下一步,青岛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努力为人民谋幸福,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记者 张晓帆)
初审编辑:陶云江 窦永浩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