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活水滋润乡村沃土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是激活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

山海共赴 鲁藏同心

2022年7月,山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来到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西藏日喀则市,开始了对口支援工作。他们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与当地广大干部群众携手同心,推动雪域高原实现高质量发展,用担当和奉献谱写了一曲曲精彩难忘的人生乐章,绘就了一幅幅气壮山河的奋斗画卷。

李庄村:林台古镇“复兴”记

林台古镇文旅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去年12月31日,林台古镇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李庄村的“颜值”变成了文旅产业的产值,村民在定期收取土地租金的基础上,又有了可观的旅游产业收入,生活越来越富裕。

聊城:厚植“拔节生长”的丰沃土壤

近年来,聊城市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式方法,打好增量、提质、强能“组合拳”,厚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拔节生长”的丰沃土壤,构建从“扎根”到“丰收”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培育出一批经营规模适度、管理水平高、发展效益好、服务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莒南:文化沃土绽繁花

近年来,莒南县通过培育基层人才队伍、提升文化阵地、丰富文化供给等措施,探索形成了“百团争艳、千村竞发、万人演绎”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创文化”。2024年,莒南县《百团争艳 千村竞发 万人演绎 探索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入选2024年度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网上阅刊 往期回顾
理论笔谈

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重塑数字文化产业新生态

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升级。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设施、公共数字服务管理平台以及公共文化数字化装备建设,不断提高数据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广“山东公共文化云”“文物山东”等数据平台应用,增强数字内容供给能力。提升“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建设运营水平,实现“一机在手,畅快出行”。加强全省智慧图书馆项目建设,持续开展馆藏特色资源、古籍文献、公开课等数字资源建设,对存量及新增数字资源进行识别、发现、挖掘、提炼,提升数字资源的开发和生产能力。加强遗产保护领域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元人才集聚平台。

不断开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就要将制度建设贯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有效发挥制度建设的支撑保障作用。

专题策划
社会聚焦

“银发力量”护航“一老一小”

邹城市老干部服务中心“心理茶室”内,茶香四溢。张玉兰老人正与孙鲁娟喝茶聊天。“每次来这里喝喝茶、聊聊天,感觉都很放松。孙老师有耐心、很专业,我原来失眠和焦虑的症状明显减轻了。”张玉兰面带微笑,对孙鲁娟充满感激。

“老”课新上,乳山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出圈”

从革命先烈的精神高地,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培研学的生动舞台,乳山市正以“传承者”的担当、“践行者”的姿态,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传承历史,让红色文化绽放时代光芒。

“知更鸟”情满大运河畔

志愿者们生于运河边、长于运河畔,他们用年轻人的新视角看运河,以“志愿服务+运河文化”“志愿服务+文明生活”等为主线,培育了一系列优质项目。2021年发起的“我家有条大运河”志愿服务项目,至今已在7.8万名青少年间广泛传播。

楷模

“信义兄弟”:诚信就是咱最重的秤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信义兄弟”不但自己讲诚信、重义气,更想把这份信义传遍四方。这些年,兄弟俩走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一遍遍宣讲诚信故事,奖励优秀教师、资助贫困学生、看望本村70岁以上老人等,累计捐物捐款190余万元。

乡村振兴

强村公司串起共富链

在强村公司的有力加持下,片区发掘木版年画、玻璃画、根雕、葫芦烙画等非遗资源,因地制宜研发具有“汶水印象”“汶水味道”的特色产品,开办共富工坊、精耕网红点位、做优特色产品,以研学旅行带动各产业齐头并进。同时,周边村民售卖土特产等农副产品以及手工艺品,开办特色民宿、农家乐,延伸研学旅行链条,实现收入持续增长。

基层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