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波影“新微山”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鲁南、华中地区开辟了一条红色秘密交通线。因微山湖区水路与陆路交织,这里成为秘密交通线上的咽喉要道,为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保障。

人才活水滋润乡村沃土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是激活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

山海共赴 鲁藏同心

2022年7月,山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来到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西藏日喀则市,开始了对口支援工作。他们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与当地广大干部群众携手同心,推动雪域高原实现高质量发展,用担当和奉献谱写了一曲曲精彩难忘的人生乐章,绘就了一幅幅气壮山河的奋斗画卷。

李庄村:林台古镇“复兴”记

林台古镇文旅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去年12月31日,林台古镇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李庄村的“颜值”变成了文旅产业的产值,村民在定期收取土地租金的基础上,又有了可观的旅游产业收入,生活越来越富裕。

聊城:厚植“拔节生长”的丰沃土壤

近年来,聊城市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式方法,打好增量、提质、强能“组合拳”,厚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拔节生长”的丰沃土壤,构建从“扎根”到“丰收”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培育出一批经营规模适度、管理水平高、发展效益好、服务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网上阅刊 往期回顾
理论笔谈

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沂蒙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由山东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十分关注、寄予厚望,深刻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强调“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赋予我们重大政治责任。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党群同心、军民情深”达到更高的层次;如何才能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达到更高的境界;如何才能让沂蒙精神更好凝聚奋进新时代的信心和力量。

沂蒙精神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山东尤其是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英雄儿女,在党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沂蒙精神就是其中耀眼的精神之光。

专题策划
社会聚焦

让青年才俊实现安居梦

近年来,潍坊市不断优化和完善人才住房保障举措,多层次、多渠道满足青年和高层次人才多样化住房需求,真正做到了“硬件有标准,软件有质量,服务争一流”,1.6万余名青年才俊在这里实现了安居梦。

“颐养工程”暖映老党员幸福晚年

近年来,临沭县聚焦新中国成立前入党老党员晚年生活,实施以“颐养中心+颐居小院”为主的“颐养工程”双轨服务体系,让老党员享受“有品质、有温度、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基层社会治理的“汶源实践”

近年来,汶源街道通过聚力参与、志愿服务、打造品牌等做法,找准症结,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楷模

老王的树

正是这份对“一件事”的专注,让他初心如磐,“植”此青绿。因贡献突出,他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工作者等荣誉,成为林业系统一面闪亮的旗帜。

乡村振兴

从“单打”到“共赢”,联建激活一盘棋

走进改造后的学校,千年农耕史在展示墙上清晰可见,传统农具静静陈列、触手可及,现代科技农业的成果也一目了然。门外,石磨、石碾等在绿草翠柏的映衬下,反射出斑驳的微光。学子们在此研学,收获的不只是农业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着农耕文化里的坚守与智慧,塑造着更丰盈的价值观。

基层党建